“蕾力CP”引发这样的争议,很多人都始料未及。从操作上看,节目在录制、剪辑和宣传中不断打造“蕾力CP”,同时又缺乏必要的风险提示,的确有不妥之处,而观众的不满也并不是多心。作为一档明星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受众面广、影响大,孩子在观看节目后,可能会通过模仿去复制自己所见到的行为或关系。当前,关于儿童性侵的数据触目惊心,并且多数案例都是熟人所为。教育部门、公益组织、司法人员等正在千方百计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而这类情节的传播,的确有可能让孩子们产生模糊的认识,不能不慎之又慎。
此外,这场争议也给更多儿童类综艺节目提了醒。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能否将传达的信息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并产生积极的反馈是判断传播成功与否的标志。从此前的经验来看,报道事与愿违的案例并不罕见,比如报道犯罪行为过于细致,竟成为犯罪团伙学习的教材;比如报道自杀行为过于渲染,会引起后来者效仿……综艺节目也是一样,不管其初衷多良好、创意多新奇,仍要以传播效果作为最终考验。
儿童安全教育事关重大,又是一个门槛颇高的技术活。因此这类节目有必要在节目设置、编排、剪辑的过程中更加谨慎、细致,有必要请专业人员来把关、指导,甚至形成机制,以避免在不知不觉间形成错误引导,甚至伤害儿童的权益。(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