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组织为啥要介入中学生社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18年来,坚持不懈在中学生社团培育、养成上发力的,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团组织——最早由浦东新区团委和浦东教育系统团组织共同发起的学生社团文化节。
“最开始的时候挺艰难的,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学生社团。”浦东教育局团委书记张力文从2003年开始参与学生社团节的相关工作。她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浦东的学生社团还仅仅停留在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的合唱团、舞蹈团层面,当时办一次小型社团PK赛,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学校拿出来的“产品”都差不多。
张力文说,2004年、2005年开始,以浦东建平中学、进才中学、洋泾中学为代表的一部分学校学生社团渐渐多了起来。文学社、法语社、吉他社、电影赏析社等开始出现,原来的唱歌跳舞社团,也不再是教师主导,转而由学生社长自行运作。
到了2009年,张力文曾做过一项统计,当时浦东已经有了582个中学生社团。“我们发现,一开始是教育部门和团委想推动这个事儿,到了后来,变成学生社团自己有展示的需求。”张力文曾在2006年时做过一个“浦东各高中社团现状”的调研,她认为,社团应该是团组织切入学生发展的最好路径。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应当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社团活动,一方面学生喜欢,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不是说名校学生社团就是好的,也不是说职业院校的孩子就不能参加社团活动。在个人爱好面前,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张力文介绍,近年来,很多非重点高中也诞生了“明星社团”,社团文化节如今已经从过去的“唱唱跳跳型”,逐渐转入 “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轨道上。
一个学生,也许学习成绩并不怎样,也许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英语阅读能力都不怎么样,但在针对一个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他会变得更强。这种强大,不仅是学习成绩层面的,更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独立思考更高层级的。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