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好‘中国香都’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药香、精油、香氛等新型赛道。”“要从‘区域品牌’转向‘全球品牌’。”“建议出台更有力的政策,精准招商。”……在永春,一条条真知灼见正转化为推动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传承600余年的“海丝”文化遗产,香产业已发展成永春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共有300多家香企,覆盖国内80%以上的香市场,在东南亚地区销售的每3根香就有1根来自永春。今年来,永春县政协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锚定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推动“三项活动”走深走实,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
调查研究摸实情 广纳群言集智慧
永春县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鼓励引导各级委员积极参与建言“建言‘十五五’规划委员话良策”活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协商议政不断线、不松懈、不停歇,努力将人才库、智囊团优势转为促进香产业向“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今年来,永春县政协领导多次带队走访涉香政协委员、香企、专家学者,广泛发动委员围绕香产业发展规划,聚焦香原料基地建设、产业提升、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文化提升、服务保障等方面深入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
“规划建设专业芳香交易市场,推动建成永春香国际综合交易中心。”香企负责人曾建全建议。“要跳出单一篾香的思路,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对制香产品进行创新,开发出更加环保、高效、辨识度高的香薰产品。”香企负责人林文溪说。县政协委员林庆祥认为,“应打造高端品牌矩阵,支持龙头企业推出‘东方香都’系列高端产品,打响国际品牌。”……8月1日,永春县政协举办“香飘四海 智启未来”——建言香产业发展规划主题沙龙活动,政协委员、香企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及规划编制团队围坐一堂,围绕“十五五”香产业发展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金点子”。
村头榕树下、祠堂天井里,建言声声。永春县政协坚持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针对香产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多名不同界别委员,成立调研小队,深入开展“香产业问计于民”活动,广泛听取村干部、村民们对永春香未来规划的意见建议,推动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紧密结合,让“党和政府要干的”与“老百姓心里盼的”同频共振。
化解纠纷护权益 搭台纾困助发展
永春县政协积极发挥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委员在行动”活动,从化解矛盾纠纷、提供金融对接、凝聚行业力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持续助力香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今年3月份,某香企发生了一起工伤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互不妥协。涉事企业负责人在同行人员的推荐下,来到香产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寻求帮助。解纷室成员迅速启动调解程序,凭借专业素养、耐心态度进行真诚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永春县政协持续擦亮香产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品牌,广泛汇聚起经济、科技、社法等多个界别委员力量,高效、就地、及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降低诉讼成本和时间消耗,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据统计,解纷室成立两年多来,共受理各类纠纷145件,成功化解89件,做法成效得到了省市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
“500万贷款到账那天,我高兴地在厂里转了三圈。”香企负责人洪老板激动地说道。今年,他想扩建厂房,扩大生产线,但无论怎么盘算都还有500万元的资金缺口。得知他的困境后,永春县政协迅速组织金融界委员,协调属地政府、县工信局、农信社等单位,搭建对接桥梁,并指定专人提供一对一指导,简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经过多方努力,资金难题迎刃而解,厂房扩建顺利进行,新型设备如期投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永春县政协建立“政协搭台、政府服务、企业唱戏”的项目推进机制,针对企业在项目审批、证照办理等环节的难点堵点问题,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协助20余家香企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以前是‘各扫门前雪’,现在是抱团烤火,越来越暖!”一位制香老师傅感慨道。永春县政协联合永春县香制品同业公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价格监管等措施,引导企业诚信经营,避免恶性竞争。在永春县政协的协调引导下,永春县香品同业公会还积极开展行业交流活动,组织香企在每月的“品香会”上把近期新研发的香产品摆上桌,共同品鉴,共同交流。如今的永春香市,少了恶意压价的硝烟,多了共闯市场的底气。
盘活资源增效益 发挥优势促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永春县政协结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进百村”活动,聚焦香产业上下游一体化、一二三产协同发力、补足产业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要举全县之力,引导各乡镇参与种植,规划建设万亩香料种植基地。”“要联合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加快推动‘白木叶茶’‘沉香叶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实现沉香种植2-3年可采茶叶,可开始变现。”……为进一步提升一产效益、增加群众收入,部分来自香企的委员纷纷出谋划策。永春县政协联合返乡创业委员,邀请农业专家、镇村干部组成香料种植调研小组,走遍达埔镇21个村的山坡田垄,根据不同海拔土壤特性,绘制出“达埔香料种植分析图”。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种植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扩大香料种植规模,使香料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目前已达到3100亩。
立足香产业资源禀赋,永春县政协积极推动香产业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增收模式。一方面,鼓励村集体整合、利用闲置土地,建设香料种植基地,通过自主经营或出租给企业的方式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助力推动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达埔镇新琼村全资控股成立泉州强民香业有限公司,引导周边9个村财收入薄弱村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共享发展红利,形成以强带弱、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据了解,通过这一模式,新琼村及周边村村财收入每年预计增加约28万元。
香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县政协充分发挥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搭建就业平台,联合人社部门打造“香企用工直通车”,在乡镇设立招聘服务站,推动香企与求职者精准对接,今年已有效助力3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发挥助困公益协会力量,建立微信群,推动企业零星用工需求与镇村闲置劳动力、灵活就业人员等精准匹配……”永春县政协常委、县助困公益协会会长郑志林建议。群众纷纷表示,县政协的精准帮扶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为多元、更为稳定的增收渠道,让钱包越挣越鼓、生活越过越好。
“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履职方式,持续聚焦香产业发展更细、更专、更深的领域,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协商建言,为做大做强永春香产业、把‘中国香都’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永春县政协主席蔡英殿如是说。(刘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