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节,走进永春县石鼓镇卿园村,连片的甘蔗林翻起绿浪,空气中飘着蔗田特有的清甜。很难想象,这个常住人口不足三千的小村庄,有4万名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家家有侨亲、户户系侨情”。
几十年来,卿园村引侨资、聚侨力、兴侨业,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侨村振兴”互促共进新路子,谱写侨乡振兴“三部曲”:“连心”工程、“反哺”计划、“兴业”行动,形成了“情感联结—资源回馈—产业振兴”的螺旋发展路径,生动诠释华侨要素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耦合,构筑侨亲与村民共富的生动局面,使得蔗海与稻浪在此交响,绘就生生不息的田园画卷。
卿园村全景
“早在清乾隆年间,卿园人便‘下南洋’谋生。”卿园村党总支书记黄剑平介绍,抗战时期,侨领黄重吉任南侨总会常委,组织华侨捐输1300余万元;改革开放后,侨胞累计为家乡捐资超10亿元,其中卿园占3500万元。
为唤醒沉睡的侨资源,卿园村党总支实施“党建聚侨心·侨力促振兴”行动,搭建“三桥”——以侨厝为桥,对全村56幢侨厝“一厝一档”,建立4000余名侨亲信息库;以云端为桥,上线数字侨联平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侨胞在线参与村务协商,累计为祖厝修缮、长者食堂等民生项目捐资超2000万元;以寻根为桥,连续5年举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300多名“侨二代”“侨三代”回到卿园学方言、祭祖先、编草席,“留得住乡愁,带得走乡音”。
侨厝(黄振焕故居)
十年来,卿园村聚焦“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引办侨企8家,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一产优——建成甘蔗品种园,亩产提高25%,35户蔗农每户年增收2万元;二产强——推行“一个村干部挂钩3—5名侨领”机制,聘请10位侨界精英担任“投资大使”,丰记水暖、通用新材料等20多个千万级项目落地,形成水暖卫浴、高端食品两条产业链;三产活——成立云卿文旅公司,打造“十里桃源”田园综合体,建成全国首个“侨批主题广场”和登进堂侨批展示馆,2023年以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
“侨胞最惦记的是家乡的一老一小。”石鼓镇侨联主席黄恒鹏介绍,村里组建“涉侨调解队”,设立“检侨工作室”,2024年以来化解涉侨纠纷12起;深挖侨史铸魂,依托泉州侨批馆永春分馆、卿园村“党建+”邻里中心,展示华侨事迹,讲好华侨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侨文化+’,推动农旅、文旅、红旅深度融合,让‘红色侨乡’成为卿园最亮的IP。”卿园村党总支书记黄剑平说。
蔗林摇曳,白鹭低飞。从“下南洋”到“振家乡”,卿园村以侨为桥、以业为基、以文化为魂,在八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侨村振兴”的甜蜜答卷。(李伟波 颜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