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忙到头也就够个温饱。现在加入合作社种生姜,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永春县桂洋镇岐山村村民林大爷捧着刚出土的嫩黄生姜,脸上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这是岐山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发展生姜产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村党组织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鲜活实践。
桂洋镇岐山村作为永春县西部的边远山顶村、革命老区村,海拔均在800米左右,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村民长期以务农、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乏力的困境,岐山村将目光锁定在生姜种植上,最终确定锚定“以姜生财、富村强村”的发展思路,党支部牵头成立“生姜种植小组”。
为找到更好的地种植生姜,岐山村邀请农业专家实地勘察土壤成分,结合生姜喜温暖、湿润,不耐涝的种植特点,流转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40亩开始试种,当年实现亩产5000斤的显著成效。生姜试种成功极大地鼓舞着岐山村“两委”,决心大力发展生姜产业。
2022年11月,“永春县鑫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首次流转土地200亩,为全力打造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与生姜示范产业村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当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16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合作社员人均增收1万余元。岐山村(生姜)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并入选2021年省级第四批无公害产品名单。
同时,岐山村坚持以党员先锋引领为重点、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亮点,在“生姜种植小组”的基础上,创新“党小组+合作社+农户”机制,由6名党员种植大户牵头成立生姜党小组,带动2家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全村规模化种植生姜2600多亩,年产量超300万斤,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2024年,岐山村稳定保持百万村财,村民年均增收超5万元;村生姜种植基地常年引留吸纳本地劳动力1000多人次,播种季仅村集体生姜基地的日均用工超20人,年人均务工增收2万多元,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有力推动村财、村民双增收。
站在新的起点,岐山村加强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拓建“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四轮驱动模式,形成“村集体统筹土地流转与基建配套、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龙头企业负责收购与精深加工、农户专注标准化种植”的协作体系,重点打造“新姜来”“岐山生姜”特色品牌,设计姜产业链集体IP,与泉州惠兴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生姜面、姜茶等衍生品,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生姜产业从“种植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拓宽生姜附加值与市场空间,提升产品附加值20%,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如今的岐山村,连片的生姜田郁郁葱葱,现代化生姜分拣机器轰鸣,订单不断。村党总支书记林鸢飞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岐山生姜’区域品牌,明年再扩种50亩,让小黄姜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颜彩虹 周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