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求索先进的“取经路”,也是一次谋求跨越的“再出发”。
1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雕艺人才创新研修班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
杭州作为中国当代美学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集聚了一大批中国当代雕艺设计、艺术加工、经营和管理的领军人才队伍,形成了雕艺人才与创意设计、产业链的传导链条。
而泉州台商区雕艺产业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其中张坂木雕获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系中国四大名雕之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泉州台商区雕艺产业涵盖石雕、木雕、影雕、漆线雕等多种工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近百名。现从事雕艺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作坊3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名,具备深厚的雕艺产业基础。
泉州台商区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雕艺产业,推动千年雕艺再现风华?带着困惑,泉州台商区雕艺人才来寻找答案。
“泉州点题、国美解题”。为期7天的时间里,在国内顶尖美院学术氛围的浸润下,台商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等50名雕艺人才在讲堂上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汲取杭州工艺美学创新发展的新鲜“养分”;奔赴浙江美术馆、非遗艺术实践课开展游学活动,美术知识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齐聚中国美术学院畅谈所思所感所悟,汇聚八方才智,提雕艺发展“金点子”,向着台商区的雕艺复兴之路昂首迈进。
结业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带着来的“问题”变成带回去的“答案”,把学习中的“心动”变成回去后的“行动”,把考察中的“想法”变成实打实的“办法”,从“工匠”到“智匠”转变,提升台商区雕艺人才专业认知与行业经营管理理念,为台商区雕艺复兴之路贡献才智,推动台商区雕艺产业转型升级乘势而上、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经过了 “国美取经”之旅,学员们收获良多,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苏碰辉:“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艺术创新、市场推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我们应不断推动非遗文化走进基层。艺术当随时代,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为艺术发展提出了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新方法、新主题、新素材。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我的使命。”
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市技能大师李海聪:“在学习过程中我感悟到: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要树立三个标签,即个人标签、作品标签和品牌标签;一个人要树立三个‘自信’,即形象自信、社交自信和文化自信。要把这三个标签跟三个‘自信’结合在一起。我们传统做久了后,审美都会疲劳,天天做弥勒佛、做雕像,看着都会腻,学院派风格一般都是比较写意、抽象,在日后的创造中,要把传统文化与学院派相融合,比如局部写实、局部抽象,这样看起来艺术感会更强。”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奕群:“这次我们夫妻一同来进修,平时我们亦师亦友,是同事、搭档,也是合伙人。目前我们在企业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瓶颈,想借着这次学习的机会,打开思路,提升格局和理念,拓展我们的事业。希望把这一次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在艺术方面和企业经营发展领域上有更大的突破。”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香莲:“感谢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给予我们平台和机会,几个教授分享了创作背景、创作目的、创作构思与情感表达,从艺术品的主题、创意、语言表达技巧,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让我受益匪浅。过程中,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格局,期待能有更多机会与专家学习。”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技能大师黄和志:“这次学院组织了好几位优秀的导师、顶尖的行业大师与商业领军人物讲课,导师们在艺术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而且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他们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设计离不开人民,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外观造化中得心源,作品要像泉水可以喝而且甘甜止渴,艺术造诣也应该向内求,我会承担起社会责任与行业责任,用自己的技术记录历史。”
泉州台商区非遗传承人黄碰真:“感谢区领导对整个行业的重视与大力支持,让我们有机会来中国美术学院研修。听了黄小明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除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创作目标之外,大师群体还应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推广并传承下去。”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亮:“‘敢问路在何方’?这次来国美,我们就是抱着一个信念——寻找泉州台商投资区雕艺产业的方向。目前在张坂镇从事雕艺行业的人员近两万人,我们要寻到未来的方向来团结整个行业、不同工种的工艺人才。这次组织雕艺人才来美院学习,为我们整个雕艺产业的发展,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特别是教授们对我们民间艺人作品的肯定,还有提到的一些观点,与我们平日的创作理念很一致,这些都让我们在创作思维上更有自信,更坚定了我们走这条路的信心。”
泉州市非遗传承人、泉州工匠骆丽聪:“这次来国美,我发现授课的几位老师都比较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挖掘传统文化的真、善、美。以前我们的作品大都是‘工艺’大于‘文化’,花了很多工艺,却没有突出文化的灵魂,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进一步懂得创作作品要把功能转化为艺术,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蔡小林:“这次来美院学习,我看专家们布展的作品底座都比较简洁,不像我们以前做的都是石雕,下面配的底座都是根雕,这样看起来就比较复杂,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回去就可以用简洁一点的底座,这样更能突出上面的作品。因为本身我们创作的是传统的东西,这次在美院学习了很多现代的理念,我们可以把现代跟传统结合起来,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体现不一样的张坂雕艺。”(杨婷婷 吴梅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