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高起点建好教育配套设施,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先后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等荣誉。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基础教育保障
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校园建筑,整洁开阔的标准化操场……近日,记者走进泉州台商区第十实验小学,优美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在几年前,这所乡村小学还是另一番模样。乘着新区教育改革的东风,十年来,区、镇、村三级共投入了近两千万用于校园改造、扩建,更新、添置教学设备等方面,学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从农村基层完小转制为区教育局直属小学。
泉州台商区第十实验小学骆明山:“我来这个学校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里面,见证了这个学校的发展。从之前的教学楼陈旧,到如今崭新的教学楼建起来,旧貌换新颜。看到孩子们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进行学习,在塑胶跑道运动场里面挥汗如雨,我感觉到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幸福感满满。”
泉州台商区第十实验小学的蜕变是台商区坚持加大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一个缩影。泉州台商区自成立以来,便深知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十年间,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1.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16亿元,翻了近3倍,累计支出达47.6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34%。
要真正让教育事业实现质的提升,只靠硬件的改变还远远不够。2019年底,区第十实验小学乘势而上,托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集团校,同时加挂校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集团校(张坂小学)”,推动学校的骨干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泉州台商区第十实验小学骆明山:“首师大有派专门的执行校长进驻我们学校进行管理,所以说我们所有的学校工作的制定,都是在首师大整个工作思路的引领下开展的。争取首师大优秀资源的引入,让我们的老师能够在学校的这种研讨中,跟专家,骨干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交流。”
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事业弯道超车
按照“高位嫁接、借力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2018年以来,采取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泉州台商区先后引进泉州五中、泉州师院附小、福建省实验幼儿园、首都师范大学、泉州幼高专等8所名校在台商区创办分校,数量居全市首位,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
如今,集中力量打造的湖东优质教育片区已形成规模,在全区乃至全市打响了优质教育品牌名片。学园内的湖东实验幼儿园、泉州师院附小台商区分校、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办学四年来成效显著,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以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为例,办学仅4年,前两届中考成绩实现弯道超车。普通高中的上线率连续两年超过90%,一级达标高中上线率超过65%,各个学科的A率平均分等多种指标高居泉州各县市区所有学校的前列。
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校长戴钦彪:“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效,我想这主要得益于几方面,第一个是离不开我们台商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大投入,高标准。第二个也离不开我们泉州五中总校在我们教学教研等专业方面的指导和精准的帮扶。可以说这几年我们全体老师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练内功,牢记当初台商区把泉州五中引入新区的一种办学愿景和使命,让台商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泉州五中这种优质的教育资源。”
得益于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初中校的优良办学成果,今年秋季,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招收首届高一新生,学校教育管理委托泉州五中全面负责,与泉州五中(本部)实行一体化办学,在师资培训、课程指导、教学教研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统一。
泉州五中老师陈祖川: “发挥学科的示范引领的作用,就是做好传帮带,跟这边的老师一起备课、磨课,把每一堂课都研磨到一种最佳的状态,做好专业的引领的作用。同时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为总校这边领导的重视,对我们分校是一种进行全力的帮扶,我们也是带着这种使命。”
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
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示范区
十年来,泉州台商区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实现了教育事业与产业、城市同步发展。十年来,全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公办幼儿园数量从4所,发展到现在的19所,平均每个乡镇4.75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2.2%。而且大多数学校硬件条件都走在全市前列。未来五年,台商区还将新建学校36所,新增学位4.3万个,更加注重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更满意的教育服务。
在加强教师队伍上,先后制定《台商区引进培育教育人才实施计划》《调整师范类高校硕士研究生工作生活补助标准实施教育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措施,提高教育人才补助标准至60万元,落实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待遇,待遇全市最高。(杨婷婷 曾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