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70批次鞋品,52批次不合格,其中38个批次是单一的标志标识问题……”近日,泉州市工商局向社会发布了新一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结果。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扣除标志标识项目,不合格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提醒生产经营者严把产品质量关,重视并规范标识标志,不要因小失大。此外,消费者在购买鞋时,应留意鞋子外包装、吊牌是否规范,仔细查看鞋子外观并确保无异味。
抽检70批次,不合格的达52批次
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检测项目为鞋类标识、外观质量、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剥离强度、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游离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外底硬度、外底和外中底粘合强度、和帮面材料低温屈挠。童鞋类则增加了重金属、可触及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的测试以及异味的检测。
此次抽检系从7个县(市、区)的购物商场、批发店、零售店抽样。抽检的成人鞋和童鞋,品种涉及旅游鞋、皮鞋、凉鞋、跑鞋等70批次鞋类商品。经检测确定5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74%,其中成人鞋19批次不合格,童鞋33批次不合格。
“在抽检不合格的52批次中,有50批次存在标识标志不合格问题,其中更有38个批次是单一的标志标识问题,严重拉高了不合格率。”泉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主任陈晓丹介绍,如果扣除标志标识项目,不合格率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