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港区后龙镇以加工厂为平台,推进产业发展,吸收当地失地农民就业60多人,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在鸿兴海藻专业合作社,海带生产线不停运转,机声隆隆。工人们技术娴熟,正在不停地分拣、打包。经过清洗、蒸煮、冷却、压干等一连串复杂程序,一条条肥大饱满的褐色海带最终变成海带食品,被销往各大市场。
鸿兴海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仁鸿:“一年大概有四个月比较忙,现在是收海带的时候,大概是农历三月初五到五月初五;紫菜是九月份到十月份,这两个月是比较忙的时候。”
鸿兴海藻专业合作社位于后龙镇割山村海边,主要经营海藻类收购、盐渍烘干、冷库仓储等初加工以及销售业务,同时为社员提供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技术服务。眼下正是海带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工人的需求也最多。
肖仁鸿:“这两个月比较忙的时候,我们厂里面是有四五十个人,村里的大概有一二十个。”
刘萍琴是割山村村民,三年前她来到这里,成为一名普通工人,离家近、待遇好,让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刘萍琴:“我就在割山这边做事很方便,工资不错三千多,加上加班费有四千多元,其他地方工资没有这么高。”
后龙镇割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友仁:“鸿兴海带加工厂,对我们村民包括贫困户在内,就业方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每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
目前,鸿兴海藻专业合作社年收购新鲜海带紫菜近万吨,生产鲜海带约3000吨,烘干海带600吨、盐渍海带2400吨、紫菜约300吨,同时为当地鲍鱼养殖户提供养殖饲料约3000吨,年产值约500多万元。(记者 庄凯丽 唐钏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