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放眼世界
独家连载 厦门号环球航海
闽南网9月29日讯 “这事的起因也挺简单的,春节一顿饭就定下来了。2011年春节,几个人吃着年饭,有人说起,‘要不,来一次远航吧’,很快大家就决定并着手准备。”魏军船长说起帆船厦门号环球航行的那段历程,仍然是一贯云淡风轻的叙述。
魏军
那一年
海都独家连载 环球航海历险记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一走。”这种率性,有人只是说说而已,有人是说做就做。厦门五缘湾的魏军便是让人仰慕的行动派,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船长。2011年11月3日,八条好汉一艘船,“厦门号”帆船从厦门出发,开启了帆船环球航海的旅程。
316天,途经23639.83海里,中国帆船第一次沿着地球绕行一周,第一次经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合恩角,第一次穿越南纬55度咆哮的西风带,2012年9月15日终于告别深蓝回到厦门港。
海都报从2011年11月2日开始启动独家连载,邀请魏军船长在厦门《时尚周刊》、海都闽南网同步连载《环球航海历险记》,30余篇第一手航海日志,5万余字,那些惊险而绮丽的航海历险,都一一被我们记录下来。
《开往太平洋》、《感受狂野非洲》、《独特的帕劳人文》、《厦门号过赤道啦》、《感受南太平洋的原始之美》、《冲刺魔鬼角》、《库克海峡遭遇鲸鱼突袭》、《马尔代夫遭遇世界末日》……魏军船长在世界各地,一次次把厦门号的航海历险,通过本报连载分享给读者。
茫茫大海,一路颠簸,船长用电脑写作经常是跌跌撞撞,思绪也常被海浪打乱。而且船上只有海事卫星电话,传张图片都得老半天。在新西兰的时候,摔断了三根肋骨,船长是整个人斜靠在桌子上写的日志!这些辛苦,在船长看来倒是特别的体验。“从刚开始像交任务,到最后写成了一种习惯,进步了嘛,如果没你们催稿,我也没动力写这么多!”
2011年12月9日报道
那个人
六十岁老船长 告别深蓝学会爱
船长告诉记者,厦门号的《环球航海历险记》作为珍贵的航海资料,连同当时穿的衣服、国旗等重要纪念物被国家航海博物馆珍藏,厦门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也有展出这些图文资料。此外,这些珍贵的图文也在海沧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中华儿女美术馆、中小学校进行了展览。
船长计划,把这些航海日志做一个整理结集出版,书名初步定为《遥远的目的港》,“这目的港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从家出发,历经风险再回归家里”。
时隔三年,再跟船长说起连载的事,船长调侃式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恩。“说收获嘛,这些《环球航海历险记》,给了我们吹牛的资料呗!感觉人生目标实现了一个高点,然后也希望跟更多人分享,我们在海上看到世界上那么多地方,在我们生存的星球上转了一圈,会希望人们来了解海洋以及星球上的其他地方。”
告别深蓝,学会了爱。船长说,环球航海的那段经历,也让自己得到了修行和成长。“我们经常调侃自己,那段历程,就像是一个老和尚带着一群小和尚取经呢,我就是那老和尚。回来后,做事不会像以前那么毛毛躁躁的,世俗利益也可以看得比较淡,考虑别人的时候会多一些。因为觉得人和人的感情,要珍惜。”
现在,帆船依然是船长最钟情的“老婆”。平常仍然在厦门五缘湾的顽石俱乐部忙忙碌碌,乐此不疲。组织一年一度的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做青少年航海培训……船长经常坐着帆船在大海上飘飘荡荡,60岁的人了,身体还是异常硬朗,这是海上风雨历练出来的强壮体魄。
那份情
在世故里存一份天真
2011年,初识魏军船长,是在一次帆船大赛中。业界赫赫有名的船长,“民间航海推动第一人”,采访时对他总带着一种毕恭毕敬的尊敬。
然而这种恭敬很快便被船长自己“灭”了。船长对于小辈的宽容和爱护,会让人紧张感全无,甚至让我有了后来种种“蹬鼻子上脸”的举动。
那时,想组织读者出海,看着我四处张罗,上蹦下跳,船长轻描淡写地一句“我带你们玩吧”,接下来的连续四五个周末,船长开着船,带着我们把厦门的火烧屿、浯屿岛等四五个无人岛逛了个遍。
“船长啊,我们帮你连载吧,没有《申报》,就没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没有我们,你也没动力写日志啊!”船长是这么被我们哄着开始了《环球航海历险记》的连载日志。
船长说,316天的航海,他记得最深的竟是一顿包子。“30多天都在海上,太难熬,太沉闷,大家就用包菜、牛肉罐头、面粉做了一顿包子,把整条船都弄得热气腾腾的,大家一起抢着吃,像孩子一样。”
在世故里存一份赤子天真。这是船长带给我的,一份美好的情怀。(海都记者 陈冷冷 许茵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