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官殿维修好的样子(感谢省文物局供图)
震后的样子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明天,国家文物局将在成都市表彰汶川地震后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特别贡献奖”、“优秀集体”、“优秀个人”三项奖励,都被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及其员工收入囊中。泉州刺桐古建做了什么工作,一下子拿下三项大奖?
废墟中淘废料让文物还原本色
由泉州刺桐古建公司修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二王庙,刚好位于地震带上,汶川大地震后,二王庙被毁九成。
“地震后没多久,就去现场了。”泉州刺桐古建刘大山总经理说,他们眼前大多是残砖断瓦,二王庙除了主殿外,戏楼完全坍塌,二殿倒塌,一殿出现倾斜,前山门已扭曲变形。
他说,现代建筑被毁,可以直接清理,但古建筑不一样,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一砖一瓦都是文物。当地文物工作者和工人们一起从地震损毁古建筑上拆下的可利用的木、石、砖瓦,捡选、编号和分类堆放后再准备重新利用。光是清理废墟,就用了半年时间,修复二王庙的七成材料都是原来的,最大限度地“修旧如旧”。
刘总经理说,有些材料已经碎得很厉害,比如李冰“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石壁,震后几乎成了碎块。当时有30多个工人,用筛子在碎石里花两周时间收集残片。修复中还用“旧工艺”,比如修复中所使用的油漆是当地土漆。
泉州公司修的文物地震中丝毫未损
为何不远千里,选择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前去修复?这其中还有一段缘分。
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震后都江堰汇集了全国顶尖的文物保护机构,之所以选中福建的公司修复,是汶川大地震前,该公司承担了距地震中心百余公里的新津观音寺维修施工任务。由于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修复工程规范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地震后,观音寺丝毫未损。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此次表彰,看中的也是在修缮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使用原有构件,这一修缮工程也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布达拉宫后,第二个获此奖的工程。此外,该修复工程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等奖项。(本网记者 李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