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闽南网讯 浮桥街道延陵社区,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龙溪祖祠里,香烟袅袅,烛火摇曳,礼乐声齐,600多名吴氏宗亲,焚香、叩首、鞠躬、进酒……延陵黄龙族吴氏家庙元宵祭祖的传统已经持续多年,近20年来典礼规模越办越大。昨天的祭典上,46道祭品将供桌塞得满满当当,进菜、献菜,成了40多分钟典礼里的重头戏。
“进:玉燕双飞,玉条香燕。”东班司仪唱出菜名,参祭将燕窝从厨房端出,是为“进菜”。
“献:迎祥纳祖,燕舞阳春。”西班司仪道吉祥话,另一名参祭双手接过贡品,置于身前,向先祖牌位行鞠躬之礼后,端上供桌,是为“献菜”。
“进:今台照耀,万古长青。献:金台永固,照耀千秋。”
“进:团香锦绣,包红秀色。献:锦绣团香,封侯晋爵。”
“进:五路福星,五星齐彩。献:迎祥纳福,五福临门。”
……
龟粿、红糖包、大五牲(猪脚、鸡、猪心猪肺、鱿鱼和鱼,用鸭、鹅等替代也可以)接连上桌。46道祭品,道道寓意深刻。
祭典司仪之一的吴世志老先生介绍,这“唱菜”的词,可是从老祖先那一直传下来的,每次祭祖的菜品不同,唱词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唱菜的人,还得是族内德高望重、长相端正的前辈,短短八个字,不仅要念得清晰,还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本网记者 曾小琴 廖明生 陈丽娟 吴佳弘 谢明飞 吕波 黄谨 通讯员 黄水林 罗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