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方案确定
泉州首座跨海大桥规划效果图
一条晋江,将泉州湾分成南北两半,制约城乡一体和经济发展。如今,泉州湾跨海大桥效果图桥梁的建设得到加快,泉州海湾型城市脉络已呈现。2011年3月18日,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桥型方案敲定为“三柱式古典门”。
三柱式门形塔也有诸多利好。从设计方案看,三柱式门形塔设置上梁,克服了三柱式索塔的受力不利因素,塔柱竖立,施工便利。同时,两幅桥净距为6.25米,间距大,海域使用面积小,对海洋环境和通航影响小。从外观看,全桥采用288根斜拉索,索塔高度155.1米,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古风的门塔,代表了泉州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
泉州湾跨海大桥投资60多亿元,建成后,泉州湾跨海大桥和晋江大桥、后渚大桥将泉州湾连成一个完整的“环”,环城高速将全线贯通,而“环”中就是泉州新的行政中心。
泉州湾跨海大桥工程起于晋江南塘,与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晋江至石狮段相接,在石狮蚶江跨越泉州湾,经惠安秀涂、张坂,终于塔埔,与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相接。
大桥全长近27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约12.451公里,海上桥梁长度达10公里。
采取“三柱式古典门”方案的原因
专家介绍,之所以采用这个方案,是因为方案所设计箱梁、钢锚梁可以在工厂预订并事先拼接完成,施工速度比较快;同时,工人在海上作业的时间缩短,可以降低施工风险。
据了解,从技术难度技术可行性看,建成的叠合梁斜拉桥跨度达到605米,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成熟,施工经验丰富。从抗灾能力方面考虑,抗风、抗震能力较好。从使用功能满足程度看,主跨跨径满足通航净宽要求,航道适应性好。从美学效果看,三柱式门形塔古香古韵,整体造型简洁干练,富有现代感。
三柱式门形塔两幅桥间距大,海域使用面积小,对海洋环境和通航影响小。两幅梁全宽54.55米,两幅主梁净距为6.25米,两幅主梁横向设置工字型横梁以增强主梁横向受力。全桥采用288根斜拉索。索塔高度155.1米,塔柱断面为倒角的箱形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