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泉州的街道一片热闹景象,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走亲访友,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过年气氛。平日里在外打拼的泉州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回乡与家人团聚,共同分享一年来的收获。
这些常年在外打拼的泉州人各自所拥有的独特经历,共同构成了一部天南海北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史。
车牌号天南地北
品牌多胜似车展
“这辆奔驰是从广东开过来的,车牌上显示的是‘粤’。”
“这辆是‘琼’开头的车牌,到底是哪里的啊?”
“你看,还有‘京’的车牌,这是来自北京的车。”
在惠安县城八二三街的洋快餐店内,几位初中生坐在店里一边喝着饮料一边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他们把关注的焦点投在了每一辆从这里经过的车。
林先生刚和妻子从超市采购完年货出来,准备坐上一辆车牌为“沪D×××××”的白色轿车。这辆上海车牌的车是他去年刚买的。几年前独自一人闯荡上海滩的他现在已经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副总,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工作,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带上老婆和孩子回到家乡泉州。
而惠安县城的东南大街两侧,一排排停车位里“座无虚席”,许多车辆为了找一个停车位费了不少周折。这些车辆除了品牌款式不同之外,车牌前头的地区代码也不一样。“辽、苏、浙、渝……”等与“闽C”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这些来自天南地北小车的主人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咱厝人。
不管走得多远
也要回家过年
苏先生,32岁,在四川经营3家餐饮连锁店。
家在惠安县城东关的苏先生6年前和朋友合伙在成都的一所高校旁开了家餐饮连锁店,几天前开着自己刚买不久的小车从四川回到泉州过春节。
“路途虽然远了点,不过现在路况比以前好多了,28个小时就到家了。常年在外工作,没多少时间陪家人,过年一定要回来和他们一起过。”
王先生,43岁,在北京经营一家茶叶店。
王先生这次也是特意驱车千里回到泉州过年。“春运实在是太多人了,车票机票都很紧张,今年就和几个老乡商量着一起开车回家过年。”虽然王先生4年前就把妻子孩子接到北京工作和学习,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都还留在泉州。
“亲戚朋友都在泉州,我的根就在这里。所以不论我在外如何打拼,取得多大的成就,过年我还是会回来和他们团聚,一同分享这一年来的喜悦和收获。”王先生说。
“爱拼才会赢”
唱出泉州人精神
一个小县城的街道上跑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车,这只是泉州人在外打拼奋斗的一个缩影。他们当中有的到外地寻找工作机会,有的创业当老板。一位在香港经营服装连锁店的肖先生说:“我认识的许多泉州老乡,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敢闯敢拼。”
就如闽南语歌曲中所传唱的那首《爱拼才会赢》,体现了泉州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拼搏奋斗精神,这些在外打拼的泉州人,在异乡创造出属于自己事业的同时,也时刻思念着泉州故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敢于拼搏奋斗的勇气和信仰,才让他们能在异乡闯出一片天地。(记者 许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