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发现的燧石刮削器,现在在茶寮菜地里还能找到。
云谷寺后的“云谷”石刻
十八罗汉摩崖石刻
山顶的郑成功塑像已成泉州醒目标志
如果你想找个向导,带你游大坪山,大坪社区61岁的郭柯柯老师绝对是最佳人选。
郭老师想为大坪山写一部《志》。“清源山有《清源山志》,九日山有《九日山志》,我们大坪山的故事也足可以写一部《志》。”郭老师说,走进大坪山,欣赏美景的同时,你可以寻找山里的那些传说;藏在山间坡地林中,还有记录历史的摩崖石刻、文物古迹,告诉人们,这些传说有迹可寻。
发现旧石器 印证泉州历史
郭老师喜欢寻找大坪山上的宝贝。在他家中,藏着6块黑色石块,它们是旧石器时代的燧石刮削器。
郭老师发现燧石刮削器的地方是成片的菜地。郭老师说,这个地方名为茶寮,2008年8月,他偶然发现了露出土壤的几块黑色小石块,发现石块边缘上有人为敲击的痕迹。对照书籍后,郭老师将石块送给专家鉴定,这些文物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用的旧石器。经过专家比较,此石器的石料和制作工艺与漳州、厦门及广东潮汕一带出土的旧石器十分相似。据此认为此石器的年代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年以上。这些旧石器,再次印证了泉州确实存在旧石器时代遗址。
你也想在大坪山找到这种旧石器吗?郭老师说,在茶寮菜地的土里,还有它们的身影,不过,要花一番心思,也要有旧石器的知识。
一方禁示碑 暗合海丝历史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坪山里也有文物记录这段历史。
大坪山从古至今,出现了云谷、云谷山、大平山、大棚山、大坪等地名,直至现在定名为大坪。为了探究地名变迁,郭老师留意大坪山上的一些碑刻等实物史迹。
2008年,他在大坪山云谷寺(也称云谷室)的遗迹附近发现了一块邓氏后人所立的邓回墓葬禁示碑。他想起2004年《泉州晚报》报道过安溪清末《邓氏族谱》记载郑和下西洋曾在泉州招船工,该族谱中所记载的邓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随郑和下西洋的泉州人。郭老师发现报道与碑文的内容非常吻合。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可证明《邓氏族谱》真实可信,从而更有力地证明当时郑和确实在泉州招募过船工,为研究郑和与泉州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珍贵的文献和实物资料。
在大坪山巅,民族英雄郑成功骑马举手侧望,面朝大海。虽然郑成功塑像在公园内,但是,关于郑成功在大坪山的传说以及其他历史人文景观,却要到大坪山的其他山头去寻找。如果你平时都是从大坪山公园门口登山的话,不妨试着从大坪路走进公园之外的大坪山里。
摩崖石刻见证变迁
郭老师带我们找到“云谷”石刻,那是在大坪社区一曲径通幽处。寺后小山坡上,一块巨石上阴镌着“云谷”两个大字。大字双侧并阴刻有上、下款识,上款是“正统癸亥”,下款为“无际应劭立”。郭老师说,正统癸亥为明·正统八年(1443年),应劭为正统年间泉州僧人。
据《泉州府志》载,大坪山上有塔院,名云谷室,始建于宋代,明代正统年间重建。明景泰三年知府胡志和曾在此祈雨,云谷室后扩建为云谷寺。如今,一座新的云谷寺已经建成。郭老师介绍,重建者到承天寺寻找书籍,按照当时的模样来建设。
而佛教摩崖石刻,在大坪山西麓山腰处。巨石崖壁上雕刻着一尊观音及十八罗汉群像。虽然石壁上图像已有些模糊,但仍可见观音作立姿,双足各踏于一朵盛开莲花之上。观音雕像左侧浮雕十八罗汉,虽经长期风雨剥蚀,有的不易辨认,然其整体形象尚栩栩如生。郭老师说,这处摩崖石刻年代系明、清时期,也是一处朝拜圣地。
古山道从后渚通泉州
“大坪山西北与灵山、瑞峰岭、清源山毗连;东南的国公爷山连接大、小桃花山,逶迤至宋元古港后渚港。”站在大坪山顶,郭柯柯老师说,大坪山是泉州山脉的重要部分,而自古以来就是泉州城的交通要道。
据已故地方史学家庄为玑教授考证,古代由后渚到泉州有三条大路。大坪山正位于两条陆路中间。大坪山谷中有连接两条古大路的南北向山道,称为“公神道”。郭老师说,路边的巨石曾发现有“宣教李、公神道”六个摩崖石刻。“百里崎岖固马蹄,担夫未暮问鸡栖,春江一笑路如砥,多少鹧鸪不敢啼”,正是这些古山道的写照。
郑成功曾屯兵于此
由于大坪山扼守泉州城交通要道,郑成功当年进攻泉州城,选择屯兵于此。因此谈到大坪山的传说,绕不过去的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骑着战马,立于大坪山顶,他的传说则散落在山间各处。
郭老师说,《台湾外记》记载,明末清初,郑成功决定攻取泉州城,与其叔父定国公郑鸿逵亲率兵将,屯兵于泉州城涂门外的桃花山、大坪山作进攻泉州城的部署。如果你沿着大坪社区塔仔巷的山路上山,郭老师会告诉你,这条山路也称“马路”,传说郑成功的军队在这里遛战马;还有国公爷山,原名石鸡山,由于国姓爷郑成功与其叔父定国公郑鸿逵屯兵于此,后来老百姓就以国公爷山来称呼此山了。此外,附近还有郑成功军队放牧战马的“饲马山”、打造兵器大炮的“打铁山”等。
郭氏学舍引来学子无数
位于大坪山间的大坪社区现居住着郭姓回族1000多人。在大坪社区的大路尾,就有座阿拉伯式郭氏祖坟。郭老师介绍,大坪山曾为郭氏氏族墓葬地。墓碑是原物,但时间尚无考证,墓两侧有新立“大坪郭氏墓”石刻,墓系成立回族村时重修。
郭老师说,大坪山环境清幽,是读书人最爱的所在。郭氏先人在山间创办了一间学舍,当时东街等地有钱人家都把孩子送来这里读书,明朝著名学者蔡清就曾在云谷山云谷室旁的“独善山房”读书。蔡清花费一生心血,力学六经,诸子及史集等著作,有一代宗儒之称。山以人重,为大坪山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