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7日(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近日,闽南网“世遗少年说”项目荣获2025年度全国地市融媒“新闻+”融合服务标杆十大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肯定,更让千年文脉在青春话语中绵延,彰显文化传承创新与活力。

作为泉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世遗少年说”以“青少年视角+融媒体表达+世遗活化”为核心逻辑,打破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局限,有效激发青少年对世遗文化的兴趣,同时探索出一条“新闻+文化+服务”的融合服务新路径,为传统文化传播注入全新活力。
2024年,闽南网开启“世遗少年说”主题活动,举办9场“世遗少年说”语言艺术展演,数百名世遗少年薪火相传,用“最美的声音”讲述“世遗泉州”,荣获中国城市网盟“年度创新创意奖”二等奖。2025年5月,中共泉州市委网信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闽南文化促进中心、闽南网等单位携手深耕,“世遗少年说”主题活动再次起航,以守护为名,发出“传承新声”。


凭借“守护文脉 传承有我”的鲜明主题与“短视频创作”的创新参与形式,“世遗少年说”自5月启动以来,便获得广泛关注与参与。该项目不仅入选泉州世遗四周年主题活动,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等多所学校还将其纳入暑期德育实践课程,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为学生搭建起“走出教室、触摸世遗”的沉浸式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8月,在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宣传部、泉州市丰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参与支持下,“世遗少年说”还联动丰泽区“小小簪花推荐官”,精选江口码头、文兴宫(宋代沉船遗址)、老君岩造像等6处代表性世遗点或文化地标,通过“少年视角+文化解读”的方式,推出系列短视频,让世遗故事更具感染力。
在内容传播与呈现上,“世遗少年说”构建起立体传播体系,在抖音、视频号发布短视频,在网站、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推送深度报道,在朋友圈发布主题海报,实现“全场景覆盖”传播,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青少年,都能成为闽南文化、世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与“代言人”。同时,闽南网还开设“世遗新声”专栏,聚焦基层文化传承故事,以“记者探访+少年讲述”双视角呈现,既保证新闻真实性,又增强青少年参与感。


截至目前,“世遗少年说”累计征集视频作品超300件,发布短视频近百条、图文专题超200篇,覆盖新闻网站、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抖音、头条号等7大平台,总传播量超1200万次,直接参与青少年超2000人次,更带动家庭参与超3.8万户,有家长反馈“孩子主动查阅世遗资料,成为家里的‘文化小老师’”。
“世遗少年说”的实践,正是对“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回应,它让千年海丝的涛声在青少年的讲述中回响,让古厝、南音、非遗等文化符号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青春语言”,形成“少年讲世遗、世遗润少年”的文化传承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