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11日讯(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 通讯员 林炜良)近日,泉州市观鸟爱好者在观测时,首次记录到黄胸滨鹬的身影,这是该鸟类在福建省的首笔记录,也是中国大陆第四笔观测记录(中国台湾地区此前已有相关记录)。此发现不仅填补了福建鸟类分布空白,更使泉州市鸟类种类增至406种,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写下重要一笔。
黄胸滨鹬在福建首次现身(张华山 董帝伟 摄)
9月7日,泉州观鸟爱好者张华山在泉港与惠安辋川交界的农田观测时,一只通体黄色的小鸟突然进入视野。当天,张华山原计划寻找小蝗莺和小滨鹬,经过一个多小时搜寻却未发现目标踪迹,就在准备驱车离开时,车辆途经一片刚完成收割的稻田,便发现了这只黄色的小鸟。
小鸟的外形与张华山以往见过的任何鸻鹬都不同,他立即拍下照片,经多位鸟友及泉州市观鸟学会共同确认,这只“特殊小鸟”竟是来自美洲、疑似迷路的黄胸滨鹬。后续,观鸟爱好者董帝伟也在该区域拍摄记录到黄胸滨鹬的身影,进一步证实了该发现。
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黄胸滨鹬属于鸻形目鹬科滨鹬属,是一种小型滨鹬。其形态特征鲜明:身长16-21cm,体重46-78g;脸部和下体呈黄褐色,头部偏小,配有短而暗的鸽子般的喙,腿为鲜亮的黄赭色。繁殖期间,它们主要栖息于高纬度北极冻土带,与多数偏好水边环境的滨鹬不同,更青睐干燥草原环境,耕地、牧场、高尔夫球场等都可能成为其栖息之所;非繁殖季节,它们会迁徙至南美亚热带草地生活;迁徙期间,通常出现在北美的中央地带,较少出现在海岸区域,这种独特选择体现了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黄胸滨鹬在福建省的首次现身,不仅丰富了本省及泉州市的鸟类资源,更为研究该物种的分布与迁徙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吴轲朝呼吁,每一位观鸟爱好者践行文明观鸟准则,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不追逐、不驱赶,避免使用强光、高音设备干扰其生活;进入农田等区域时,严格遵守当地规定,爱护农作物,不留下任何垃圾,守护好鸟类的“临时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