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文化游,年味别样浓。牛年春节假期,泉州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年俗文化游红火兴旺,最“牛”春节档人们贡献了超78亿元票房,逛遍各大文博场馆,在“微度假”“微旅游”中重新探索城市之美,古城游、工业游、近郊游、生态游全面开花。据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测算,2021年春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7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春节期间,泉州市文旅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各地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出120多项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同时开展“原真闽南”泉州新春休闲文旅季系列活动,发布10条泉州新春休闲微旅游精品线路,推出非遗小课堂、线上“乞龟”文化民俗、好戏连台戏曲展播、文物文博展、解密刺桐城等40多项在线主题活动,满足市民游客多样文旅消费需求,“文化过年”渐成新年俗。
民俗文化游广受欢迎,其中,晋江梧林推出“侨村赶圩”梧林过大年活动,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活化传统艺术,用高甲戏、木偶戏、五祖拳、舞龙舞狮等闽南特色民俗激发春节气氛,让市民游客了解泉州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演出市场好戏连台。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等多家戏
剧团推出线下演出+线上播放的形式,让游客在泉州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共度佳节。此外,全市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正常开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特别推出各类展览演出活动,为年味增加了文化色彩。
古城漫游备受追捧
春节假期,泉州古城“装扮”一新,古城各主干道两旁的行道树悬挂上红火灯笼,新门街、涂门街道路两侧红旗飘扬,一眼望不到头的红色将古城街道装扮得格外喜庆,为古城的喧闹平添喜气。西街肃清门广场及两侧店铺举办2021新春展“润物无声·溯愿”,入驻非遗元素、原创手作、艺术创作、原创DIY、闽南美食等多种类型市集,同时以“铺境文化”为切入口,将展览分为“铺·寻境”、“好·意头”、“忆·变景”三个展厅,为大众呈现泉州文化内核、温度与精神;西街游客服务中心推出“把泉州寄回家”活动,外地来泉就业职工可免费领取泉州美景明信片,寄语家乡,西街人流如织。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联合商家,推出“源地过年”春节红包墙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得优惠,以及各种小众拍照打卡点、大烟囱、面粉墙、红色集装箱等元素成为打卡胜地。泉山门3D雕像结合城门展策划“城门歪脖子”系列,成为春节假期打卡热门地。此外,泉州文化遗产志愿讲解员提供公益讲解服务,带领市民游客畅游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等“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体验泉州古城文化遗产魅力。春节假期,开元寺和府文庙分别接待游客3.89万人次、2.94万人次,德济门和天后宫共接待游客0.44万人次。
工业研学游成亮点
春节假期,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不少游客还选择本地短周期、近距离、慢节奏的休闲方式,到乡村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村年味。其中,洛江区推出乡韵农场、紫楹山庄、九品莲花生态园等乡村旅游点享受门票及套票5折优惠,吸引市民游客“悠游洛江”;永春县东山村推出七彩灯光秀展览,带动夜间气氛;清境桃源旅游度假区举办第一届樱花节,春节赏樱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选择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生态福利,生态休闲游明显升温。其中,清源山举办发现清源山之美图片展,展出2020年“发现清源山之美”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近年来,全市持续推进“制造业+文旅”融合创新,文旅赋能工业逐步显现。春节假期,全市推出工业研学游精品线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体验复古工厂风,另类打卡泉州。大批游客还以家庭、亲友组团出游,泉州各地推出亲子游主题产品,让市民游客在亲子互动中,共享假日欢乐。例如,刺桐时代村推出回村过大年系列活动,迎财神好财气、非遗闹新春、抓福袋好彩头等沉浸式活动接连不断,以及各种复古怀旧的夜市小游戏让不少游客乐在其中。(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实习生 张静莹 通讯员 曾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