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厕所日”。“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泉州市的“厕所革命”进行得如何?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截至10月底,我市新建改造城乡公厕446座,5座城市公厕升级为智慧公厕,配置人脸识别供纸、智能除味消毒等智能设备,如厕舒适性随之大大提升。不过,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泉州市区的公厕虽然分布较均匀,基本能够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但也存在不易寻找、环境卫生情况参差不齐等问题。
临漳门智慧公厕内洗手台配有多媒体显示器 (施远圻 摄)
记者体验
今年,泉州市区开展智慧公厕建设试点工作,首批共有5座公厕纳入试点,分别是鲤城临漳门公厕、城东浔美工业区公厕、洛江万盛街公厕、泉州开发区仙公山2号公厕及西湖公园公厕。
智能公厕配置“高大上”
12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临漳门智慧公厕。整洁、无异味是这座公厕给人的第一感受。公厕入口处设有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厕所使用人数、湿度、温度等数据。一旁挂着人脸识别供纸机,只需将脸部对准机器识别区,三秒自动出纸,十分方便。
走进厕所,记者发现蹲位为自动冲水式,如厕后无需手动冲水。高低两种自动感应洗手台,可供成人、小孩使用。洗手台上方的梳妆镜中央内嵌着一个多媒体显示器,正在循环播放公益广告。“厕所内配置有智能洗厕机。洗厕机利用物理原理,产生无毒、无害、无味微雾,自动冲洗并分解便池及地面尿渍,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出来清洗。”公厕管理人员称。
智能公厕还配备智能除味消毒系统,能根据实时环境自动运行,如在有害气体超标时,自动调节空气净化系统,通过管道排风和释放360°除臭因子主动净化室内空气,保持公厕内部环境的持续净化。到了夜晚,当有人进入公厕时,蹲位上方的灯光自动感应系统就会自动调亮灯光,节能环保。
“临漳门这个公厕今年6月升级为智能公厕后,我都会到这儿来如厕,有免费的纸,环境也很好。”快递员小陈说,虽然芳草园内也有公厕,他宁愿跑远点到临漳门“方便”。随后,记者来到西湖公园西门右侧的智慧公厕,该公厕同样配备了人脸识别供纸等智能设备,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如厕体验。
临漳门附近的智慧公厕,人脸识别便能迅速出纸。
尚存不足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共有城市公厕1280座,其中中心城区共有公厕520座,平均每万人有4.6座公厕。中心城区的公厕数量不少,但仍存在路面上公厕标示牌设置不合理、个别公厕设施老旧、卫生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市区部分道路寻厕难
14日,记者骑电动车从刺桐路与宝洲街交叉口,沿刺桐路西侧向津淮街方向行驶,穿过泉秀街路口,继续向北直行到津淮街,未在路边见到公厕标示牌。市民如需要方便,只能选取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酒店等场所。随后,记者从宝洲街路口再沿刺桐路东侧向北行进,在妙云街路口发现2块公厕标示牌,指向同一个公厕。
在津淮街,记者从刺桐路口出发,先沿北侧行进,在刺桐公园外看到公厕标示牌和一座生态公厕。继续行进至涂门街口,一路未再看到公厕标示牌。在津淮街南侧,同一路线,记者也未见到公厕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