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骄阳洒在南安市洪濑镇葵星村的田野上,翠绿的瓜藤蜿蜒伸展,紫莹莹的茄子在绿叶间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果香的清新气息。
22日上午,63岁的瓜农王培明带着儿子和儿媳穿梭在丝瓜架间,只见他们用剪刀轻轻一剪,丝瓜便被摘下,随后整齐地摆放到筐中。“今天得赶早,菜贩子一会儿就来收瓜了!”王培明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声爽朗。
这片35亩的瓜果基地,一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抛荒地。2024年5月,葵星村通过土地流转,将连片闲置农田承包给来自龙岩的种植能手王培明。
此前,王培明一家已在晋江深耕瓜果种植15年,因当地土地规划调整,他们带着技术和经验转战洪濑。“当时看到这片地虽然荒着,但土层肥沃、灌溉方便,是个种瓜果的好地方。”去年,王培明投入25万元搭建有机肥喷淋系统,种下20亩丝瓜、7亩苦瓜、5亩茄子和3亩百香果。如今,藤蔓爬满支架,茄子压弯枝头,百香果棚架下缀满青果,连田埂边的野花都仿佛沾染了丰收的喜气。
上午9时,田头迎来热闹时刻。五六名菜贩子围着刚过秤的丝瓜筐,一边挑拣品相,一边与王培明讨价还价。“老王的丝瓜肉质紧实、卖相好,批发价虽然比去年低2元,但走量快。”常年在此收购的老陈一边说着,一边将一筐筐瓜果搬上货车。一旁的数据本上清晰记录着当天的战果。
“今年产量高,次果率低,丝瓜批发价每斤1.2元,虽然比去年少了些,但胜在薄利多销。”王培明拨弄着计算器和电子秤说,“苦瓜再过半月上市,百香果下月就能采收,按这势头,年底回本应该没问题!”
站在田埂上远眺,连片的瓜果基地与远处青山相映成趣。葵星村党支部书记黄思姑介绍,村里通过“流转土地+引进能人”模式,不仅让荒地盘活生金,还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近万元。
“土地租金每亩年收益750元,还能带动村里闲置劳动力增收,真正实现‘一地生三金’!”黄思姑介绍,今年,村里还计划扩大流转规模,引进更多专业种植户种植百合、茭白等特色作物;通过打造“葵星生态瓜果”品牌,修建田间观光步道,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亲子采摘乐趣。(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李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