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22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通讯员 林丽芳 文/图)崇尚健康生活新方式,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今年,国家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作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当大家想着如何分类垃圾时,泉州神和医院却利用垃圾分类为患者做康复训练。近日,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获悉,自今年5月起,该医院新增垃圾分类康复训练形式,并将使之常态化。
初次练习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能和康复训练有什么关系?泉州神和医院是一家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怎么会采用这样方式对病患进行康复训练呢?该医院康复科陈科长告诉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今年5月,他们看到上海垃圾分类的新闻时,开始萌发新增垃圾分类康复训练形式的想法,然后逐步开展。
医务人员讲授垃圾分类知识
“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训练形式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患者社会交往、沟通、协调、解决困难的能力。”陈科长介绍,康复训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社会交往训练等,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让患者在抗精神疾病的同时,保持应有的脑力和体力活动,防止患者的行为退缩和精神衰退,促进疾病康复,尽量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社会功能。新增垃圾分类这样一种具体的康复训练形式,既能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环保意识,又能让住院患者不与社会脱节,让康复患者出院后能顺利适应社会,从而回归社会。
刚开始训练时,该院康复科的护士会先向住院患者们介绍生活中一些垃圾分类及垃圾分类对人类生化环境的重要性,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之后,再向住院患者们发放特地收集、不同类型的无污染垃圾,并现场进行垃圾分类实践练习。通过宣传讲解、现场示范、实践练习,让住院患者们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升级版垃圾分类实践考核
不过,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因种类较多等因素,训练起来并不容易。谈及感受,该医院康复科张护士讲到,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患者能够参与思考,互相交流,并主动提问,参与度比较高,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看到患者能够成功地进行垃圾分类,她们也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陈科长补充道,相对而言,训练难度确实会大一些。但是,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信心、爱心,大多数患者经反复引导和训练,都能按规范完成康复训练。垃圾分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于这项康复形式,他们会常态化进行,并长期保留。
泉州神和医院康复区
据悉,泉州神和医院设有精神科、中医科、临床心理科、物质(酒精)依赖治疗中心、康复科等临床科室及包括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在内的多个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康复科是重点建设科室,主要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社会功能,让患者出院后,能够顺利适应社会,从而回归社会。
该医院是鲤城区政府引进的民生项目,医疗设备齐全,休养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弥补了原泉州第三医院搬离鲤城区后的空白,有利于解决周边市区患者就医难、住院难的问题,同时为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学诊疗、疾病防治、健康保健及康复等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该医院拥有一支专业、高素质的医疗、护理、康复团队,采用“多对一”的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无陪护”的住院服务。优质的医疗服务将有助于减少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