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市领导,这种“一竿子到底”、零距离接触的深入调研,在市直各单位和县(市、区)方阵同样随处可见:针对企业人才问题,市公务员局干部到石狮走企业,送服务。“我们公司需要高级管理人才。”“我们需要一线车工。”“我们最缺服装设计师”……企业吐露需求,部门一一记录,让今后求才信息发布更有针对性。晋江市委、市政府干脆将调研的步伐迈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安——借着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和晋江海联会相关会议在当地举办之际,问问商会、乡亲如何为游子回乡创业铺好路。
现场办公
厘清病灶解决难题
“无会周”,也意味着泉州党政部门的办公现场和服务关卡向基层前移:动态在一线掌握、难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一线工作法”的实施,让“无会周”也成为“服务周”、“落实周”。
进实验室——“由科技部门来做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月老,希望能产生更多缘分的火花。”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走进安踏公司,走进运动科学实验室,用形象的比喻解答了企业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以及创新成果对接的问题。颜志煌表示,未来,市科技局进一步将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推动科技创新。
下到工地——市交通委主任刘志平冒雨来到了正在赶工期的晋石高速LA1段。在这里,由于永和镇梨星村上跨桥变更方案迟迟未定,几米宽的村道造成了工程的“卡脖子”,施工停滞将近三个月。眼看完工倒计时日渐迫近,项目部上下心急如焚。交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让村里最终敲定相关事项,排出了紧凑的复工时间表。
深入企业——市外经贸局局长刘明亮走进正准备出击广交会的泉州外贸企业。面对依旧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企业负责人心中忐忑。外经部门的解读政策,出谋划策,无异于“定心丸”,让他们鼓足信心,带着最好的产品赴会。
沉到农村——时值春耕繁忙时节,市供销社来到永春县蓬壶镇,向120户低保户、50户计生“二女户”和30户种植能手每户赠送优质复合肥50公斤、尿素50公斤;开展科普宣传,赠送农业科技书籍、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资料,倾心服务“三农”。
在更广的范围内,丰泽区城市卫生管理考评中心组织各街道互检社区、内沟河卫生,比经验,找不足;洛江区住建局接到群众反映的北渠洛江杏宅段污水泄漏的问题后,两天内四次到现场协调指导管道施工;惠安县领导走进惠东工业园区,现场帮助企业家解决发展中的用地、融资等瓶颈问题;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几个部门的380多名工作人员,发起了一场“两违”建筑强制拆除战役……
沉下基层扶贫济困温暖民心
“无会周”里,更多手指触摸到民生的温度,更多裤脚沾染上泥土的芬芳,更多耳朵收录百姓的心声。干部向基层的如潮流动,恰似一股清新政风,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心里的话有人听。泉港区南埔镇干部小刘来到了84岁困难老党员邱文水家中,边话家常边记录“民情日记”。得知老人腿脚肿痛,他还帮忙预约医生前来理疗。
群众发愁的事有人管。在南安诗山镇,洪爱宝一家六口因旧厝残破漏水,已在别人家里借住了3年。今年他们被列入全市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但土地审批还没办下来。入户走访的镇党委书记柯晓晖了解情况后承诺:“不用担心,我们会特事特办,尽快办好一切手续,力争让你新年住上新房。”
群众致富的路有人领。在德化上涌村,随着圈舍扩建,永盛畜牧养殖场今年的出栏数也将翻番。老板陈能锋却在犯愁要是遇到销售难怎么办。“建议租个店面,进驻德化农产品特色街,拓宽销售渠道;我们也会帮你寻求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干部纷纷帮他出主意。
有人可能会问,“无会周”里下基层,党员干部勤耕不辍,“无会周”外是否会有同样风景?事实上,这一切将向常态延伸。根据市委在全市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整个活动将从3月起逐步深入,贯穿全年。今后,市直单位、永春等地还将选派数百名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挂职锻炼,扎根一线,服务群众,书写精彩。
□本报记者孙灿芬郑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