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划设计如何,工程进展怎样,项目投产产生什么效益……本月“无会周”,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县长高向荣率领安溪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亲自到项目一线,亲眼目睹工程现场建设情况,基层一线办实事,现场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安溪结合工作实际,出台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夯实安溪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层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四个目标
服务群众促进发展
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和现代山水茶都建设,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开展“项目落实年”、“招商选资年”、“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安溪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具体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服务群众更加有效。切实抓好县委、县政府20件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得到落实,群众情绪得到有效理顺,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促进发展更加有力。“五大战役”扎实推进,“项目落实年”、“招商选资年”、“企业服务年”活动有效开展,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明显,产业集聚提升、配套延伸,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继续深入破解“熟人经济”问题,巩固提升机关干部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成果,对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作风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基层组织更加坚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延伸提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序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种方式
落实“四下基层”制度
安溪要求,县乡(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到基层或下级单位调研,切实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干部下基层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走访调研。认真组织开展“交通条件变化对安溪发展的影响”、“人口变迁、财富积累给安溪带来的变化”、“茶产业提升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16个系列课题调研,把调研成果逐一转化成推动工作的思路、计划、措施等,努力解决制约安溪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结对帮扶。以“联一帮二带三”为载体,每个县直单位联系1个村(社区),促成2个企业与村(社区)结对共建,推动3个项目在村(社区)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三个二”工程,20个县直单位、20个非公有制企业、20个村(社区)开展联创联建活动。
驻村蹲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安排县直机关干部进驻所联系的村、社区、企业和基层单位。到农村驻点的,提倡驻村住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年下基层驻点时间5-7天。
挂职任职。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但缺乏基层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区挂职或任职。县委将从县直单位选派50名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和重点项目一线挂职。
四大任务
加快安溪跨越发展
履行七项基本职责。了解民情民意,建好“民情台账”。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大下访、大接访活动。多办实事好事,努力协调推动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落实发展举措,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类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基层进一步深刻领会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市、县党代会以及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精神。加强基层组织,督促基层组织实施以"168"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机制。培育树立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基层鲜活经验和有效办法,加强典型挖掘、培育和宣传,发挥好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推动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推进“五大战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茶产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人口计生、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全力破解资金、用地、安征迁等瓶颈制约,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安溪由“中国产茶第一大县”向“中国茶业第一强县”跨越。
促进本职工作在基层落实。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和特点,抓好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在基层落实,延伸服务链条,改进服务方式,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建立健全活动长效机制。根据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实际,以“四入三帮五促进”为载体,(“四入”,即入农村、入社区、入企业、入群众。“三帮”,即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生产困难企业、薄弱基层党组织。“五促进”,即促进科学发展、能力提升、作风转变、社会和谐、创先争优。)组织党员干部进村社促发展、入企业解难题、访群众送温暖,切实让基层和群众感到实惠和变化。(章财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