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农水局积极顺应群众期待,按照“准”、“狠”、“韧”的要求,聚焦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一项一项整改,一大批惠民利民项目成效显著。
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八峰水库项目:已完成投资3402万元,占计划52.3%,主体工程完成大坝砌筑高程153m(坝底高程139m),完成方量约11760.31 立方米,占总砌筑方量76163 立方米的15.44%;改建道路已完成项目部活动房搭建及用电、爆破手续报批,临时便道建设基本完成;完成K0+335处盖板涵基础开挖及K0+420合同外圆管涵施工,进行路基开挖及填筑;K5+180盖板涵基础平整,八峰中桥桥梁桩基础建设。水库和山围塘除险加固:投资210万元,对马甲镇蔡山、乌石、马顶池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蔡山水库、乌石水库主体项目完成,其他配套设施进入扫尾施工;马顶池水库进入招投标;罗洪片区排灌工程已完成招投标,虹山排灌工程已技术交底。水土保持工作:正抓紧编制马甲镇二甲村割仔湾水库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0亩,其中封禁治理1000亩、造林30亩、修筑挡土墙40米。
着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开展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南塘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社员(农户)”运行模式,合作社以场地、资金入股,增加村集体收入;梅岭村成立2家花卉合作社,盘活村闲置集体土地,创建金线莲培育种植基地,村财增收15万余元。开发“四荒”资源,指导炉田村引导群众拆除旧厝、建筑附属物和整理杂地,完成整理土地面积13亩,种植油茶和蔬菜等经济农作物;梧峰村将647亩集体林地流转承包种植油茶和蘑菇;新告、山边、市田、溪井、坛顶、蛟南、溪山完成土地承包工作,计划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开发建设;白凤村对新书房等3个小组位于大磨山水库下游的150亩荒田进行流转。拓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新途径,依托新前工业区,发展餐饮、超市等扶助产业,兴建标准厂房出租;新南、坪山和南山等社区利用“回拨地”建设综合楼进行出租,村集体年可增加收益50多万元;完成霞溪村部大楼、老人活动中心、商住楼,梧宅村综合楼,炉田村蔬菜批发市场,浮桥村商住楼等建设,运行新告村农产品交易中心、白洋农特产品购销平台,拓宽壮大集体经济。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善于对接各级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各级农业发展项目:指导17家(户)企业、农户申报对接各级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扶持资金1100多万元;申报对接各级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扶持资金1741万元,建设省级农民创业基地1个,设施蔬菜智能温控大棚95亩和温室大棚100亩,设施中药材智能温室大棚60亩,设施畜禽项目1个,生猪和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创建项目各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1个,林下种植企业示范点3家,现代花卉智能温室大棚3000平方米,获批建设省级现代花卉生产示范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市级建设补助资金150万元,打造1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线“俞大猷公园-田格里拉生态园”、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告村;投入300多万元,完成新告新村前期规划,进行新村用地地块平整、施工便道建设,完成新告大溪内村组道路硬化及道路两侧防护栏、沿线道路重要节点安全警示标志、各景点指示牌和滨水公园、溪底公园景点,新告农特产品交易中心三层主体建设及停车场地平整;投资1200万元,召开5场现场办公会,继续推进虹山村、后溪村、西头村、新民村和市田村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推进休闲公园、污水设施、水利设施、绿化景观、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等配套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着力培育农村科技实用人才。结合农时,开展农业“五新”技术培训,选送7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2015年新型职业农业专科学历教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科技远程培训7期730人次,内容涉及《2014年泉州市粮食作物主推品种介绍》、《闽南地区几种彩叶植物栽培技术》、《春季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稻病虫鼠害防治技术》、《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台湾香草和花卉介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