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泉州洛江智造装备专精特新园区获评市级标准化优质园区项目(连片拓展、专精特新园区类型),让这处坐落于泉州洛阳江畔的产业高地,再添一份亮眼成绩单。近年来,洛江经济开发区锚定智能制造核心赛道,以专精特新为底色,践行从技术单点突破到产业链集群共进的发展路径,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跨越,以产业链互补、资源要素互通,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在泉州制造业版图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立足“强中心”战略定位,洛江区以连片拓展模式,打造数智创新、产教融合、商贸都市三大核心板块,其发展格局尽显“多元之智”与“链条之造”。
“智”在多元。园区串联铁拓机械、新源重工、伟恒卫生用品、数字经济产业园、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智创科技城等市级龙头、专精特新及一园一品园区,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
“造”在链条。打造全球智造装备供应链服务中心,以“一核驱动,N载体支撑,四端口发力”的运作模式,深化“四链”融合赋能,让洛江区“智”聚百企,“链”成万势,全面强化区域发展的联动合力,提升整体协同水平。
构建智链生态圈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共舞”
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实现166.7%的跨越式增长,专精特新企业总数两年内实现倍增……泉州洛江智造装备专精特新园区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洛江深耕产业集群布局、构建智链生态圈和以生态共建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升级的深远考量。
近年来,洛江区不仅构筑起以机械装备、卫生用品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矩阵,更主动嵌入全球产供链条,打造全球智造装备供应链服务中心。通过联动五金机电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万洋众创城、智创科技城等五大产业园,实现研发端、生产端、销售端、服务端协同发力的产业格局,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完成从“制造基地”向“全球资源配置枢纽”的跃迁。
不止如此,洛江区还不断推动产业能级跃升,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耦合,以“四链”融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作和跨链的融通发展。
对产业内核的锻造升级,让洛江在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领域亮点纷呈。洛江区施工装备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卫生护理用品产业集群获评“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园多集群”的特色发展格局;洛江经济开发区施工装备产业链发展与安全做法,入选工信部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万亩千亿 打造都市工业走廊”案例成为全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典型,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洛江实践”;园区机械装备产业年均增速超1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激活生态造血力
从“政策输血”到“数实融合”
在产业领域持续突破的同时,洛江更因势利导,坚持“数实融合”,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目前,累计完成126家企业数字化诊断,9家企业入选泉州市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10亿元,加速区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是核心引擎。洛江强化产教融合与人才培育,延伸培育链,不仅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18家科研创新平台,加速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还聚焦高端技术人才短缺痛点,与多所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开设工业机器人运维、无人机驾驶等紧缺专业,每年培养超千名高技能人才。相关基地更是成功入选泉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产教评用”实现深度融合。
这一系列政企研协同的实践,既铸就了市级优质园区的标杆,更勾勒出区域“智造”转型发展的鲜活样本。未来,洛江区将持续深耕区位优势,以三大核心板块为框架,串联优质园区与企业集群,深化产学研协同与“四链”融合,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聚力打造万亩千亿工业走廊,积极探索“全域共进”的产业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着力打造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智造产业高地,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