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阶段。泉州市洛江区委领导有力,区委组织部靠前行动,扎实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洛江区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六主动六杜绝”工作要求》,梳理党员联系群众“六字”疫情防控工作清单,聚焦“守、劝、查、宣、勤、防”工作任务,进一步组织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细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守”好党员责任田。大年初二,区委组织部下发致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动员全区407个基层党组织、7000多名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成立124个党员先锋队挂钩联系群众,动员村(社区)的广大党员群众,引导每户家庭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走亲访友、不外出聚餐,不参加广场舞等聚集性活动。如虹山乡苏山村党员老彭看到村民家门口张灯结彩,准备举办举办婚礼后,立即找来党支部书记、村里乡贤一道去村民家中,讲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和要求,最终取得村民同意,取消宴席安排。据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区共取消、延办、简办婚丧喜事约150场次。
二是“劝”导群众齐抗疫。党员佩戴“党员先锋队”红袖章或党徽,及时劝散聚众晒太阳、聚众聊天等,发现聚众打牌、喝酒等现象,及时上报所在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处置,积极引导不办民俗活动等,做到上下一心,齐心抗“疫”。按照传统习俗,正月里有“游佛”“巡境”“祭祖”等民俗活动,河市镇梧宅村原本要与相邻的下堡村、溪头村一起进行传统民俗活动“境主公”巡境日,经镇村党员们的规劝下,发动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对村民进行劝导,最终取消了“巡境”活动。目前,全区未发现有举办“游佛”“巡境”“添香”等群众聚集性的民俗活动。
三是“查”摆情况深细实。党员对群众联系户基本情况逐一排摸,重点排查是否有重点区域返乡人员,如发现联系户或周边有来自疫区且不在管控范围内的人员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村(社区)党组织。如万安街道党工委组织专职流动人口党员管理员按照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区城开展地毯式排查,逐户复核、逐人过滤,特别是对排查在册的重点区域人员进行重点跟踪,建立排查台账,实行动态管控,发现漏登漏管人员及时移交社区纳入监管。
四是“宣”传方法接地气。在微信群、朋友圈积极发声主动转发有关部门发出的倡议、公告等,带头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遇到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勇于上前劝导并进行温馨提醒。如位于偏远山村的罗溪镇建兴村,有15名党员和群众自发组织了“敲铜锣防疫志愿宣传队”,他们巧用罗溪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音铜锣”中的铜锣,走过村里的羊肠小巷,鸣锣喊“亲”,用简单易懂的“土味”口号宣传科学防疫知识。
五是“勤”奋主动战一线。面对村(社区)党组织交办的值班值守、摸排巡查、设卡防控、公共场所消毒等各项防疫工作,广大普通党员积极响应,奋战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如马甲镇永安村、杏川村、祈山村的党员在永祈杏党总支的组织和引导下,带头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突击队员组成防疫值守队伍,轮班在进出村的路口设置关卡,党员突击队队员及时对通行的车辆和行人进行检查登记,织密防护网。
六是“防”控科学善作为。实施“1+N+6”跟踪管理机制(“1”是返乡人员,“N”是密切接触者,“6”是挂村领导、下村干部、村主干、村工作者、村医务人员、身边党员),动员广大党员结合党员即时承诺工作,自觉做好个人防控工作,少外出、不聚集、不串门,外出一律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保持个人和周边环境卫生。如在疫情发生后,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紧缺时,双阳街道坪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泉安第一时间筹措4000个防护口罩,第一时间分发给社区居民群众,引领社区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