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治水治污,是一项事关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未来的重大工程。近年来,洛江区突出精准发力,靶向治理,写好农村污水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等文章,致力提升治水成效。
以治污为“抓手” 补齐美丽乡村短板
农村污水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农村污水无序排放问题,洛江区结合镇村实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安排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聚力打好打赢农村污水治理攻坚战。
在河市镇河市村,污水处理设施已提前1个月完成主体建设,建成后每日可处理生活污水30吨起,处理设施的尾水达标后排入田间地头,严禁直排自然水体。今年,河市镇将在霞溪村、官洋村、山边村等7个行政村建设5座污水处理设施,其中2个行政村通过建设污水管网纳入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均已完成前期工作,4个村已完成招投标并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可全面建成投入运营。
2018年洛江计划实施15个村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807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截至8月27日,除了河市镇2个纳入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行政村正在与PPP项目同步设计,其余13座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开工建设。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已完工784户,完成率94.46%。全区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4座,其中48座已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马甲镇2017年新建5座暂由建设方进行保修运维管理,罗溪镇后溪村1座处于试运行阶段。
下阶段,洛江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按《2018年洛江区农村生活污水工作计划进度表》有序进行,确保10月底完成任务。
为管网做“手术” 有效修复配套设施
污水处理站是“肾脏”,污水管网则是污水输送的“动脉”,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双阳街道双学路,施工人员正为该路段几处存在严重缺陷的污水管网进行“手术”,通过更换新管道并缠绕增强管修复。今年双阳街道将对排查发现的818处出现污水渗漏的市政管网进行修复,预计10月底可完工。
双阳街道污水管网修复
仰恩大学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比原计划提前50天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日处理量可达1230吨,处理后的尾水可达一级A的标准,建设规模及尾水标准居全省首位。“污水站投入使用后,有效解决了仰恩大学师生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问题,对改善惠女水库的水质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人居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负责人表示。
仰恩大学污水处理站
今年洛江区计划投资5525万元,计划建设污水管网约15.6公里,实施12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目前,仰恩大学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河市镇霞溪工业区外接污水管网、双阳街道洛江区学府路一期、罗溪镇污水处理站配套工程管网至镇西环路连接段管网工程已完工;河市西片区配套污水管网、双阳街道市政污水管道修复工程、罗溪镇镇区至污水主管网支管、罗溪镇前溪村至污水主管网支管正在建设中。
为河流找“家长” 多部门联合智慧治水
河长制的落地生根,使江河湖水环境治理得到有效保证。洛江致力健全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架构,建立“双河长”工作机制,明确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共设河长14名、副河长19名,切实增强河道管理合力。
为了有效落实河长制职责,洛江建立河长巡河制度,规定巡河频次和形式、明确巡河内容和考核奖惩、规范巡河记录和问题处理程序。今年1月—8月,共开展河长巡河840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14处。
此外,洛江积极探索创新,多部门合力推进河长制向纵深发展。主动“开门纳谏”,邀请区纪委、区检察院及区农水局纪检组,联合督查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视察河长制工作,认真听取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管河护河,充分利用区内高校资源,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河小禹”行动,共建“青年志愿护河队”,与区妇联联合在各乡镇(街道)开展“巾帼护河·共建生态家园”活动,推动河长制工作社会化、公众化。加快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发洛江区防汛乡镇视频巡查暨河长制管理平台项目,拟在各乡镇(街道)河道设立27个监测点位“电子眼”,实时监测是否存在涉及“四乱”等危害水安全的违法行为,通过丰富的数据可视化技术,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双阳街道率先采用河道专管员巡河巡更点打卡,实时监控专管员巡河时间、频次,做到专管员巡河有迹可巡,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