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委五届四次全体会议“剑指”民生短板,从教育事业到医疗卫生事业,从养老事业到城乡民生基础设施,《洛江区委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处处彰显着民生关怀。
洛江树牢民生为本导向,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洛江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各个击破。
积极谋划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科学预测学前教育学位需求,优化幼儿园总体布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租金、培训教师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新建、改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提供的学位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85%。
继续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加强万安、双阳街道等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增加学位供给。重点推进闽南师大附属小学、区实验小学第二校区等学校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继续推动普通高中达标晋级,支持泉州第十一中学、奕聪中学全力创建省一级达标中学,马甲中学创建省二级达标中学。鼓励行业或者企业以冠名办班、订单培养等方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有序拓展。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紧缺学段、学科教师招聘力度。
民生福祉: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群众健康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洛江将进一步扩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实施区医院二期、区妇幼疾控项目,完善河市卫生院住院条件,确保2020年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全部达标或提档升级。落实社会办医优惠政策,促进民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进一步深化基层医改工作,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组建多种模式医联体,力争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数比例65%以上,就诊率90%以上。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实现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础设备100%双达标。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完成区妇幼疾控大楼搬迁新建项目建设,推动区妇幼保健所转型升级为区妇幼保健院。实施服务全面两孩三年“XIN”行动,逐步提供孕产妇、儿童全生命周期的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推进区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儿科建设,80%设立病床的乡镇卫生院要设置妇产科病床。
民生福祉:多元保障老年群体服务需求
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洛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补齐养老事业发展短板,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采取政府补助、社会捐赠、老年人缴费等方法,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运营,力争到2020年新建30个以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补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社区每万人拥有养老服务设施达500平方米以上。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将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基本服务全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创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确保到2020年至少建成1所以上老年康护型养老机构。引导支持养老与医疗、教育、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若干具有洛江特色的养老产业项目。
民生福祉: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洛江将逐步完善城区主次干道路网,打通安达路、安顺路、万荣街等断头路,完善城区主次干道路网。抓好重要拥堵节点治理,加快完善万安、双阳区域内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和停车泊位智能诱导系统,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至2020年完成农村公路提级改造100公里。
持续推进城市内涝防治行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进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系统建设,开展杏宅社区、万荣街周边、乌屿社区等易涝点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双阳片区城区排洪、排涝工程建设。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深化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空间品质。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至2020年,全区80%以上行政村覆盖农村污水设施。
完善文体等社会事业设施,加快推进区级文化馆、图书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强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活动。(作者: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