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华侨华人项目成果(泉州)专场对接会举行
现场签约35个项目 总投资超11亿元
由省侨办和泉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6·18”华侨华人项目成果(泉州)专场对接会于昨日下午举办。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兴,市委副书记陈奕辉,泉州各县(市、区)相关负责人、51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及160多家泉州企业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对接会。
受市委书记郑新聪、市长康涛委托,陈奕辉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向参会的华侨华人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泉州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包容,充满着生机活力的城市,也是梦想、事业、生活的“港湾”。广大海外华侨华人身居海外,奋斗不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希望大家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在泉州落地生根,实现发展共赢。
据了解,本次对接会是我市落实人才“港湾计划”、深化侨务招才引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华侨华人科技成果及海外人才与我市相关企业对接平台,进一步服务我市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对接会上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了35个项目,总投资11.02亿元,涉及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此外,主办方还将于今日组织 “6·18海外专家学者泉州行” 活动,邀请与会专家学者赴泉深入丰泽、晋江、南安等实地考察。
相关新闻:
环保产业研究院落户泉州由省政府与南京大学共建
泉州网6月19日讯 (记者 郭雅莹)为进一步推动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助推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本次“6·18”期间,省政府与南京大学达成共建南京大学(福建)环保产业研究院框架协议,作为省级科研机构和人才平台落地泉州丰泽区。
根据协议,研究院将借助南京大学在环境相关领域的研发、人才、技术、成果优势,结合福建省、泉州市的区位、资源、市场优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搭建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平台。
研究院将力争经过3—5年的建设,在泉州建成3个以上省级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泉州分中心,并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再生水回用、污泥资源化处置、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治理、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和领域形成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环保科技创新平台。
研究院还同时提出,力争至2022年,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聚集一支30人以上的高层次科研团队,实施5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取得20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成果,孵化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设立一支1亿元规模以上的创投基金。对此,泉州市、丰泽区两级将提供一揽子扶持政策及配套服务。
超600家泉企亮相“6·18”
泉州网6月19日讯 (记者郭雅莹)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即“6·18”)昨日在福州开幕,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1.9万余人参加,泉州共有600多家企业参加,42件创新项目成果参展。
本次展会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转方式、调结构、增功能。展会现场分为主题展区、综合展区、专业展区等多个展区,共设置412个国际标准展位,253个特装展位。
泉州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题,着重展示泉州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及17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记者在展馆现场看到,石墨烯空气净化器、高智能纯电动汽车、陶瓷3D打印机等42件创新项目成果悉数亮相,引来不少客商驻足询问、洽谈。此外,我市还邀请了100多名来自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专家莅会,为参展项目提供技术指导。
据了解,本届“6·18”期间,主办方还将组织60多场中小型、专业性的对接洽谈活动,着重关注石墨烯等前沿科技,并举办福建省第一次综合性工业博览会,重点突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产业链项目、物联网、大数据、VR产业、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泉州也在展会期间举办华侨华人项目成果(泉州)专场对接会和第四届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发布暨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