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块编号7,其他园艺果树,289.1477平方米…….”5月31日,在彭殊村一民居旁,区统计局调查员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遥感测量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国平带队实地指导调查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全面启动开展的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是此次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业普查历史上首开先河。此次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的调查方式,即在天上,采用卫星遥感取得地块位置及图像;在空中,采用无人机航拍成像;在地上,采用手持PDA(个人掌上电脑)现场采集登记。
当天,区统计局业务骨干们头顶烈日深入山林、田野,用手持PDA导航到达准确位置后,对照卫星图片,通过实地查看、填表、拍照相结合的方式逐个地块进行调查,实地核实农作物、果园、林地、草地、设施农业用地、水域、建筑物、道路及其他土地等地物类型,计算准确的地物面积,拍摄主要地物图片,并将这些信息通过PDA实时登记、保存。
“由于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部分样方地块分布在高山、河谷等地势险峻、人迹罕至的地方,车辆无法进入,只能靠调查员步行前往,增大了实地调查难度。”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赖金泉告诉笔者。
此次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中,我区共抽中8个村,每个村抽中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200米×200米的地块。根据安排,我区在两个关键时间节点进行遥感测量,即5月15日早稻及春播调查时点,以及8月15日中稻、晚稻及夏播调查时点,目前正在开展的是早稻及春播调查,调查时期将延续到6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