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实体立县”“新工艺富民”深度融合
——专访中共惠安县委书记庄稼祥
文|《海峡通讯》记者 吴载文 刘玉其


泉州市惠安县是工业大县、实体当家,2024年居全国百强县第31位、工业百强县第14位,连续30年蝉联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今年前三季度,惠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高于福建省0.6个百分点、泉州市0.3个百分点。惠安以一把锤子、一把泥刀、一把剪刀撬动产业经济,被誉为“世界石雕之都”“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校服产业基地”,石油化工、石雕石材、食品饮料等相继入选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惠安县如何推进“实体立县”和“新工艺富民”深度融合?近日,《海峡通讯》记者专访了中共惠安县委书记庄稼祥。

庄稼祥(左)到建振石业有限公司调研推进石雕产业数智化转型工作。
紧盯三大主体
《海峡通讯》记者:在惠安流传一个说法,从街头走到巷尾,一件校服就能生产出来。这反映了惠安工艺产业链集群的协同优势。请您介绍惠安传统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及重点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情况。
庄稼祥:惠安的工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备,但也面临主导产业市场下行、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市场环境收缩趋冷等多重压力。站在发展突围的十字路口,我们的破题路径就是坚持“实体立县”“新工艺富民”深度融合,盯住重化、传统、文旅三大主体,在向新求质上做文章:
坚持“做大油头、增化链动”,当好福建省“两基地一专区”、泉州市“北石化”生产力格局的发动机。泉惠石化园区成功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第16位、福建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化工类第1位。一方面,发挥中化泉州千亿级链主带动作用,依托乙烯、丙烯、碳四等10条产品链,推动丙烯腈、EVA扩能等中化产业项目升级,填平补齐“丙烯-丙烯腈-ABS”“乙烯-EVA”等断链环节。另一方面,锚定“一滴油到一件衣、一双鞋、一片药”方向,绘制石油化工产业链图谱。目前,已招引落地H-POE、炭黑等新材料项目10个,总投资155.5亿元,投建投产热电联产、SEBS热塑性弹性体等项目9个,总投资169.1亿元。其中,与国内聚氨酯行业领军企业中化东大达成合作,保障年产24万吨聚醚多元醇项目7个月建成、再3个月投产,创国内新材料行业建设最快速度,年均销售收入达20亿元、利税2亿元。促成世界最大的专业动物营养添加剂生产企业在惠落地年产15万吨固体蛋氨酸项目,将填补国内蛋氨酸领域市场空白。
坚持“出村入园、生产换线”,推进传统产业“四链”融合。实施“重点工业企业倍增”“百名年轻干部服务百个项目百日锤炼”行动,县处级领导、重点部门挂钩服务重点工业企业,以“妈妈式服务”帮助解决产业空间、生产配套、技改更新等具体问题。如,结合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以落地世界石雕、中国校园服饰产业供应链集散中心为契机,打造校服、食品饮料、纸制品等10个专属园区项目,新增和盘活标准厂房121万平方米,产值规模超50亿元。
坚持“文化引流、产业变现”,探索“惠女+文体旅商”新模式。以时尚化为方向,我们与金顶奖设计师陈宇领衔团队达成合作,解构惠女文化、创作百套“惠女装”。近期,我们还冠名中国国际时装周闭幕式、举办惠安时尚之夜,荣膺国内非遗领域最权威的年度时尚非遗创新奖,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次。以体验化为牵引,我们借势“惠女风情推介年”热潮,结合街区开街、稻田艺术季等重磅文旅活动,推出“穿惠女服饰免费游”等引流措施,带动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屡创新高。比如,国庆中秋假期,我们举办B站次元奇遇、千人博饼等近百场文体旅商活动,日均吸引游客25万人次,居福建省客流较集中景点首位,获央视新闻专题报道。以产业化为路径,我们实施“惠服儿女”“包惠天下”“惠安石雕”等系列项目,植入惠安产业大秀等系列展销中,推出潮玩娃衣、鲸鱼之吻惠女包、石茶宠等生活消费品、小件工艺品,让“惠安优品”走上时尚T台、吸引全球目光。
深耕“一品一港一侨”
《海峡通讯》记者: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今年前三季度,惠安县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居泉州市首位。惠安何以逆势而上?
庄稼祥:面对外贸下行压力,我们持续深耕“一品一港一侨”,带动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突破156.7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外贸出口55.8亿元,同比增长24%。
一品,就是推动“惠安优品”出县出海。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大局,高质量运转“惠安优品”出县出海、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双指挥部”。推专项、拓市场。与中国皮革协会等达成产业培育共建协议,带动箱包、纺织服装等出口额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8.6亿元,同比增长12.8%。创品牌、促增值。培育“惠安鲜蔬”高端品牌,带动产品溢价20%,达成福建省首单结球生菜出口,相关经验做法在泉州全市推广。走出去、展出来。出台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奖补政策,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签订“惠安优品”展销中心合作意向。举办“沙特—中国(惠安)”建筑建材产业专场推介对接会并组织50多家次企业参加境外展会。
一港,就是放大斗尾港大进大出优势。惠安斗尾港是全国少有的30万吨级船舶能自由进出的四大深水良港之一,拥有16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区、15个对外开放泊位,年货物吞吐量超1700万吨。用好福建省首个公用型原油保税仓,拓展甲苯、航煤等出口规模;针对排队候潮、“油荒”停产等痛点,落地福建省首个“一潮两靠”作业模式,帮企业每年节省滞期费近千万元。
一侨,就是贯通在外惠商对接渠道。聚力“侨亲返惠”。发挥90万惠侨优势,举办侨商跨境出海走进产业带等活动,促成印尼等同乡会返乡考察,签约盛世联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招商项目84个,总投资508亿元。促成达利、南王、铭诚体育等13家企业在印尼、加拿大等国家设厂办企,推动更大范围业务布局和资源整合。
推动惠安再上台阶
《海峡通讯》记者:下一步,惠安将如何加快推进“实体立县”与“新工艺富民”深度融合?
庄稼祥: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弘扬践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扛责担当”的好作风,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将工业作为推动惠安再上台阶的重中之重,力争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前十。
向海图强,谋划打造临港石化、海工装备两大千亿元级增长极。主动融入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一方面,在现有产能基础上,紧跟年产100万吨二套乙烯、年产120万吨芳烃扩能项目进展,预计5年内全产业链实现新增投资800亿元,拉动产值增长超千亿元。另一方面,聚力打造省级海工装备基地,扎实推动泉州船厂整体盘活,深入对接招商局工业集团,加紧布局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业态,力争5年内产值突破千亿元。
向新求质,助力传统产业跨界抢占蓝海市场。以时尚化、日用型为方向,聚焦“纺织—校服”“设计—石雕”等赛道,利用中国校园服饰、世界石雕产业供应链集散中心以及石头城“互联+”中心等平台,前瞻布局谷子经济、艺术家居、大地艺术等新领域,以产品出圈助力增值变现。
向文而兴,加力推动惠女文化变现增值。延续惠安时尚之夜热度,从时代发展、美学价值、可持续发展等维度,深化“惠女精神”研究解读、传承创新,谋划举办惠女精神时代论坛、惠女服饰T台秀等,打造走马埭中国农文体旅商融合平台,推动崇武区域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净峰寺、雕艺文创园争创4A级景区,以更旺的人气带动环境优化、产业升级,实现“文旅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