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辋川镇辋川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辋川村地处辋川镇核心区,坐拥228国道与310县道交汇优势,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308人。作为山海交融的滨海村落,这里既有352亩沃土滋养民生,更有古桥码头沉淀千年文脉。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从“落后村”到省级“明星村”的跨越式发展,荣登央视《三农群英汇》舞台。
旧貌焕新,蝶变之程
以“三风建设”为抓手,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全域提升工程。完成10吨废弃物清运及百余处环境整治,实现主干道沥青化改造与店招统一;古街道路焕新与亮化工程重塑历史肌理,6座海蛎壳艺术公厕彰显生态智慧,3处口袋公园与2座文化广场,织就15分钟生活圈。创新“低成本・高参与”治理模式,通过积分制激发群众共建热情。
碧岸青川,生态长歌
构建“三线并进”生态体系。沿海线打造3公里滨海观光带,实施堤岸修复与公路景观提升;村居线创新“微改造”手法,建成10处乡土微景观,5000㎡人居环境整治,西街微景观改造获省级微景观改造典型案例;田园线推行“四旁绿化”,利用闲置地营造复合生态空间。通过“干部包片 + 村民认养”机制,实现绿化覆盖率提升至68%。
古韵流芳,文脉赓续
深挖“一街两码头”文化基因。修复二里古街明清风貌,建成游客服务中心与南音非遗馆;改造刘夕青故居为红色记忆馆,年接待研学5000人次。打造“我们的节日”品牌,年均举办非遗展演、古街灯会等特色活动50余场,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
德润乡风,文明蔚然
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理论维度打造“厝边讲堂”,通过党课宣讲、家风评议等活动实现群众教育全覆盖;实践维度开展“文明积分银行”,累计兑换服务3200人次;示范维度评选星级文明户168家,培育新乡贤32名。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红白事支出下降70%。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年度开展志愿服务超百场,全民阅读率达92%。
向新而行,共赴远景
如今的辋川村,正以“望得见山海、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为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治理精细化、文明实践品牌化、文旅融合深度化建设。这座承载千年海丝印记的滨海古村,将以全国文明村镇为新起点,奋力谱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