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秀街道华丰社区,居民们自觉间隔一米,有序排队领取抗原检测试剂盒;8个封控区内,下沉干部分拣物资,按楼层进行“无接触式配送”;截至3日下午,社区7个封控区迎来了解封......抗疫工作虽紧张而忙碌,但一切都在高效、有序地运转着,这离不开市委史志研究室下沉干部向“疫”而行,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同心抗疫。
闻令而动 全员投入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市委史志研究室第一时间组织动员30名干部职工组成抗疫工作队,下沉到泉秀街道华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参与核酸检测、大数据排查、秩序维护及封控区管理、物资配送等工作,与社区工作人员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彰显史志人的精气神。
为切实加强对抗疫工作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委史志研究室主动靠前作为,在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一到达华丰社区,市委史志研究室的下沉干部迅速转换身份,尽锐出战,以不同的角色奋战在抗疫一线。协助社区在华丰新村搭设新的核酸检测采样点,运送检测物资、拉设警戒线、张贴指示标志等工作有序展开,并组织人员在现场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和维持现场秩序。进行大数据排查工作,通过电话问询等方式,细致比对人员信息、核查行程,如实进行登记。截至目前,已协助社区排查核实信息6000多条。
紧盯细节
做好封控区管理服务
“下沉干部要真正沉得下去,融得进去。”在社区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管控压力进一步增大的时候,市委史志研究室抗疫工作队主动请缨,全部参与24小时轮班,全力协助社区做好封控区管理、服务工作。
对到货物资分门别类进行归置
根据要求,封控区内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等措施。要让封控区内的居民生活正常运转,需要大量人力提供保障。市委史志研究室下沉干部们分成8组,在8个封控区内值班值守,为居民运送必要的生活物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也起到沟通衔接的作用。
工作过程中,市委史志研究室下沉干部及时梳理问题,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封控区管理服务举措。建立业主交流微信群,及时与住户沟通联系,了解住户和病患、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招募热心“层主”,负责核酸检测采样提醒、抗原自测结果初步汇总,以及所辖楼层住户的物资采购、需求对接等事务,引导住户自主进行网格化管理;预先将到货物资按楼栋、楼层分门别类进行归置,开辟“大白直取通道”,使物资能够更快更精准地送达住户手中;积极推广门前信息标注,引导住户在房门外张贴人数信息,并放置小桌凳或购物袋,显著提升抗原自测试剂盒、中药汤剂等物料的分发速度和准确度;做好封控区群众的心理疏导,解答群众各类问题,在业主交流群内开展党史教育,鼓励他们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乐观主义精神,提升群众的抗疫斗志......
推广门前信息标注,便于各类到户服务的开展
截至目前,市委史志研究室抗疫工作队已细心热情服务8个封控区450多户、1100多位隔离群众,用细致入微的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受到群众的好评点赞。
风雨无阻
为生命保驾护航
前几日,低温、大风、强降雨给疫情防控增加难度。市委史志研究室抗疫工作队不惧风雨,坚守战“疫”一线。
冷雨中,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无人抱怨、无人退缩;寒风中,他们连续奋战,双脚冻得发抖依旧在坚持。这一幕幕,居民看了都表示心疼,叮嘱大家要注意保暖。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叶芬蓉表示,“前几天大风大雨,大家仍在坚守,许多居民看了都不忍心,在群里面说你们要多加衣服、注意保暖……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大家共度时艰,一起努力克服许多困难。”
此外,因华丰社区多个封控点处于风口位置,狂风骤雨的侵袭将大部分封控点帐篷吹垮,不利于开展管理服务。工作队和社区立即组织人手,利用绳索加固、紧急调装新帐篷、搭建铁皮屋等措施,对各个封控区的帐篷进行加固加牢,以更好地应对接下来几天的大风降温降雨天气。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市委史志研究室抗疫工作队是华丰社区抗疫的“新力量”“暖力量”“强力量”。“这次市委史志研究室下沉到我们社区,一到社区后马上进入战斗状态,他们全力以赴、全员出动,从正处级干部到普通干部职工,都投入到抗疫‘战争’中,帮助我们守好封控点,减轻了我们非常大的负担,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和人力做好其他工作。正是有他们最坚强的支持,让我们在这次抗疫斗争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社区的作用。”华丰社区党委书记叶碧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