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18日讯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海防城市,在这里进行钓鱼岛主权宣传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上周五上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5名海都小记者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看“钓鱼岛历史与主权”主题图片展;听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谢必震教授讲述《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从而激起了海都小记者的爱国热情,抒发“少年当自强”的决心。
小记者看“钓鱼岛历史与主权”主题图片展
少年当自强
丰泽二实小五年一班陈诣萌
指导老师:傅秋娥
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的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展来到了泉州,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展。海都报小记者也来了解历史。
谢必震教授给我们讲了与钓鱼岛主权有关的历史。听着谢教授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1898年日本马关的春帆楼里,拖着长辫子的清朝官员李鸿章正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在国人面前气势张扬的李鸿章,面对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的《马关条约》时,却唯唯诺诺地签了字。
我怒从心生,真想把《马关条约》撕成碎片,可撕掉一纸条约并没有用,真正影响国家兴亡的是国力,是国人的思想。
值得高兴的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人的抗日战争也取得了胜利。回顾这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我意识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21世纪少年,我要好好学习,培养自己的爱国素养,长大后为建设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海都记者 黄晓燕 实习生 刘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