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5月24日讯 唐朝的张旭,长发浸墨,挥舞出一幅幅狂草;而唐朝的怀素,整日沉浸在芭蕉园,挥毫洒墨……昨日,43岁的书法家张聪明带着这些趣味书法故事,来到海都甲第书院,给30多位小记者和书法爱好者,上了一堂精彩的书法课。
这么好的资源,当然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喜欢书法的小伙伴们,赶紧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加入我们吧!
千年的颠张醉素 全身投入到书法中
昨日下午3时许,晋江籍书法家张聪明冒雨赶来,给海都甲第书院的小记者、书法爱好者们带来精彩的课堂——《史上草书家的故事》。
张聪明在甲第书院内给小朋友上书法课
“大家学习书法,一定要静下心,专心致志地书写,才能把字写好。”张聪明介绍,唐朝草书家张旭,对书法已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张旭当时是个县尉,工作忙没时间,他就利用书写公文来练字。后来,有人故意找鸡毛蒜皮的事去告状,就是想借此讨他的字。相传,他每次喝得酩酊大醉后,直接用头发蘸墨水,写起潇洒的草书,因此很多人称他为“颠张”。
“与‘颠张’齐名的‘醉素’,是唐朝和尚怀素。” 张聪明说,怀素生活比较贫寒,甚至连练书法的纸都买不起,于是他种植了1万多棵芭蕉树,不管烈日煎熬或寒风刺骨,他都站在芭蕉园,在芭蕉叶上练字,手指冻得皮肤都开裂了也全然不觉。“正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们才能留下千古传世的作品”。
现今的草书家 同样倾心在笔墨
与历代书法家相似,张聪明也是一心钻进书法堆的人。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张聪明,还是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晋江市青年书画协会会长,10多年来,他专功草书书法,他的作品在国内颇受喜爱。
出身晋江的张聪明,小时候家境普通,父母两人总共才认得18个字。13岁那年春节,父亲舍不得买春联,张聪明就想自己动笔试着写写看。没想到,这一写就“上瘾”了。而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宣纸,每天他只能用毛笔蘸水,在红砖上写写画画。
2005年,张聪明到厦门参加书法展,对“龙飞凤舞”的草书一见倾心。“原来,书法可以写得这么漂亮,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写字,书法家更不是写字匠。”从此,他倾心于草书,十年如一日地练习。他说,大草不是说大字的草书就叫大草,它是一种状态,是能够尽情地抒发感情的,一种浪漫、激情澎湃的东西。
【小记者提问】
晋光小学李瑜涵: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书法家?
张聪明:一位书法家不仅要学习、继承古代的经典书帖,还要传承经典,更难的是,还必须懂得在经典的基础上,对书法有创新,能够创立自己独特的风格。
丰泽二实小蒋婉铤:请问几岁学书法适合呢?
张聪明:学习书法并没有具体年龄限制,有条件的小朋友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如果能够系统学习书法,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相信今后一定会很有成就。
通政小学倪佳:请问楷书有没有分类?硬笔写得好对毛笔有没有帮助?
张聪明:楷书除了传统意义上说的“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以外,还有许多种,比如王羲之的楷书、钟繇的楷书,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留下很经典的楷书碑帖。另外,硬笔写得好,对毛笔书写时,字的构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毛笔写得好的,对硬笔的帮助会更多,不仅仅是字的构造美观,而且书写、审美都会得到帮助。
鲤城实小洪煜彬:请问初学者要选用什么样的书法教材好呢?
张聪明:我觉得,可以从“颜体”开始学,也可以从褚遂良等人的唐楷开始,当然,还可以从王羲之的楷书开始学。(海都记者 林继学 谢向明 文/图)
海都好学堂二维码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