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等知名古诗退出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
“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古诗”引争议,泉州一些专家学者和老师普遍不认同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次改动,都会引起不小的争议。近日,上海市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古诗“退役”,也成了连日来的热点话题——删掉了旧版本中《画》、《草》、《登鹳雀楼》等全部8首古诗。上海市教委回应,此举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
此事,也引起了泉州市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大部分老师和专家学者都认为“过于草率”。
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获悉,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本有三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语文出版社版。在这三种版本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都有古诗词,总体差别不大,都有10首左右。按照目前我国的小学课程标准,整个小学阶段一共有75首古诗词,每个版本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编写。
“泉州的很多小学都非常重视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一些小学在早读时都会选取《三字经》、《论语》等。”市教育局教科所小学教研室主任刘香芹说,一些家长也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教会孩子背诵不少古诗词。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对于小孩来说早一点学习也是很有好处的。
◆小学教师
古诗词藏古人智慧教育孩子做人道理
黄红云泉州市晋光小学教科室主任
“现在都在提倡‘读经典,做有根的人’,全部删除古诗词的,违背了主流。”黄红云说,如今央视等主流媒体都在举办“成语大赛”等节目,就是传统经典文化回归的一个表现。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其中深藏着古人的智慧,例如《锄禾》一诗就很好地教育孩子们从小爱惜粮食,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黄红云说,晋光小学目前使用的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本中有8首古诗词。“书香校园”是该校的一个主打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墙壁上、石栏杆上,都刻有古诗、成语故事等,“让孩子们随时随地、在举手投足间,就能‘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同时,该校也在每周三、五的晨读时,从一年级开始都要诵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