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26日讯 上周二,黎明职业大学通过了《关于确定校标、校训等学校品牌识别系统的建议草案》,将新校训确定为:正直勤朴,善学强技。
而早在8月初,在新浪微博@央视新闻发起的话题“校训之光”中,博文中罗列了国内好几所学校校训,其中华侨大学的“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校训也赫然在列,引起了众多泉州网友惊呼观望。
家有家风,校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特质,是代代传承的信念罗盘。在泉州,你记得哪几所高校校训?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华侨大学校训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所写
华侨大学校训为“会通中外并育德才”,前半句倡导做学问应具备国际视野,后半句意指育人必须以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为原则,是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写。华侨大学人文系一位教授介绍,2000年,华侨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季羡林先生为华侨大学题写校训,成为当年校庆的一大盛事。
据说,时任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负责人的鲁锦寰先生,他的夫人是季羡林的学生,学校请鲁先生找季老要字,老先生欣然应许。
而在2010年,在“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南饶北季”的饶宗颐先生欣然挥毫,以校园精神“宽容为本,和而不同”八字题赠华侨大学。
前有季羡林先生为华侨大学题写校训,后有饶宗颐先生题写校园精神,南饶北季,相映成辉。
泉州师范学院校训隐喻办学目标
泉州师范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泉州大学师范学院。1998年泉州师专、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泉州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泉州师范学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
泉州师院宣传部介绍说,升本之后,学校就逐步启动了学校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2007年,泉州师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校标、校训以及校园道路名称等,最后确定了“善学如泉,正心至大”的校训。
其中“善学”和“正心”,分别出自《礼记》和《大学》,指大学精神的两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完善。而“泉”和“大”,既指知识积累过程应像泉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提高修养应放到做人至关重要的位置;又是一种地理标志,即泉州;此外更是一种目标,即全体泉州师范学院人为之奋斗的“泉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