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三:
有房子无产权 家长报名遭遇“难题”
“我们确实就住在这,要不你们现在可以派个老师跟我去看看。”7月1日上午,在通政小学招生现场,家长吴先生冲着登记的老师发飙。
吴先生说,家里的房子是早年自盖房。老房子产权是伯父的,后来重新翻盖时,按照老一辈的遗嘱交代,伯父和父亲一人一半地,一直以来他们的户口就是落户在同一本户籍上,总不能因为这小小的产权问题,让孩子一辈子都没书读吧。
为了让学校信服,当天上午吴先生还带上父母、伯父母到场作证。可现场招生老师了解情况后,建议暂缓吴先生孩子的入学报名,这一下子惹恼了吴先生,一行人撂下话,说既然学校不讲理,他们要去教育局讨说法。
●提醒:根据鲤城区教育局规定:1.户籍随在学校服务区域内居住的父母并实际共同居住的适龄儿童(须提供户籍、住房产权证明);2.户籍随在学校服务区域内居住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并实际共同居住的适龄儿童(须提供户籍及住房产权证明);3.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其户籍在服务区域内,经查证确系在服务区域内租房居住的适龄儿童;因拆迁等原因造成人户分离但户籍在服务区域内的适龄儿童(须提供户籍、拆迁证明等)。
如果吴先生所反映的家庭情况属实的话,可以按照等同第三种情况处理,但要提供相应的证明。反之,如果是属于寄户、人户分离的情况,则另当别论。
特别提醒
面试环节聊聊天而已
泉州市的招生政策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通过考试入学。不过,在小学报名过程中,不少学校都有一个面试环节,究竟面试些什么?
在泉州师院附小,记者隔着窗子看到,每间教室内坐着两位老师,而在他们面前都有一个孩子正在“面试”。等自己孩子走出来后,家长连忙拽着问“老师刚问你什么?”
“很简单啊,就问我幼儿园的老师叫什么名字,在幼儿园最喜欢什么游戏,最不喜欢吃什么菜,还问我最喜欢做什么?”此外,还做了4道简单的数学运算题,可一听孩子将其中一道题目“6+3的答案写成8”时,这名家长犹如晴天霹雳,当场紧张起来,担心孩子因此被刷掉。
●普及:记者从市区几所小学校长处获悉,其实学校的面试环节只是老师和孩子聊聊天而已。面试实际上是交流,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第一时间建立起与老师的亲和关系!而面试的结果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升学与否,这点家长别杞人忧天。
●常见面试问题汇总(回忆版):
1.知识类:简单的数学运算,像20以内的加减法;语言表达、如看图讲故事等。
2.生活及习惯类:“请你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暑假时,你在家会做什么?”等。
3.情景处理类:“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怎么办?”等。
4.常识类:“一年有多少天?有多少个季节?”等。
5.才艺类:唱歌、画画、儿歌、诗歌朗诵等。
记者手记
新生入学怎么才能少些折腾?
怎么才能在孩子入学报名的时候少些折腾?其实,每年到孩子升学报名前,教育主管部门都会通过各大媒体对广大家长发布适龄儿童小学一年级入学须知,而且各小学也会在学校门口显著的位置张贴该带的手续证件,像适龄儿童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居住证明(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合法的租房协议及社区证明、法定监护人工作单位提供的相关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等所需提供的材料。
然而,通过一周的观察,记者发现的大多突发状况也多集中于此。没有购买房屋的家长自然就没有房屋产权证,这就让他们以为没有购房就不需要办理其他的证明。实际上,报名时,没有住房的家长仍需提供无房屋产权证明,很多奔波也自此而生。由此反思,有关部门能否在公布报名须知的时候,将家长可能涉及的情况罗列得更细致一些,留个电话,而家长能否少些“可能就这样吧”的想法,多给学校或教育部门打个电话咨询一下,那么在报名现场,家长和学校或许都能少些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