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不上需求
在异国寻找就业机会
晋江永和女孩许燕如2012年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文系毕业后,获得了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赴日本名城大学经营学研究科读研。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她奔波在校内外的各种招聘会,希望在日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她说,目前泉州上档次、上规模的日企不多,对留学生的需求量并不大,一些留学生即使被聘用,也不一定能发挥作用,所以暂不打算回泉州找工作。
丰田汽车总部离许燕如所在的名古屋特别近,其旗下有许多生产汽车部件的公司,这些公司与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不少中国留学生都选择向这类公司投递简历,许燕如说:“我们都会去应聘一些与中国合作较多的日企,未来就有可能被派驻到中国。”
据悉,目前泉州在人才引进方面,主要集中在技术合作、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方面,企业的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更紧缺,但泉州出国留学人员主要集中于工科、商科,因此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离职创业 运用所学开辟新天地
除了找工作,也有一部分留学归国的泉州青年选择了创业。留学英国的泉州青年吕晓毅于2007年毕业,进了新加坡一家石油贸易公司做管理,慢慢积累了一些商场实战经验。2010年,他回到泉州,看到本土文创产业相对空白,遂创办了奇美文化传媒公司,将所学的英国创意经济学与闽南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包装,通过多元化媒体整合开展创意文化。以惠安女、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泉州本土各种文化元素作为原型,吕晓毅开发出了闽南文化味道十足的“黑宝系列”公仔。
“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全都要我的团队操作,虽然产品叫好,可是滞后的回款,不太畅通的销售渠道,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回报。”吕晓毅对最初的文创成绩并不满意,他开始从全球的角度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的优势是创意,渠道与销售并非强项,那么就找强者来合作吧。”2013年公司开始转型,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团队,吸纳在国外结识的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文创人才加盟,很快他们的社区创意小店“77号商品店”开始扎根社区,目前全市共有7家。同时,他们还与晋江某食品公司合作,后期将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将糖果创意店开到国内其他城市去。
出国深造固然好,但并非适用于每个孩子。日渐升温的出国热与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也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摆正出国留学的心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该如何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竞争力?敬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