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人们不禁回想起1937年"七七"事变后,德化成立抗敌后援分会的抗日壮举。地处戴云山区的民间瓷窑,毅然投身抗日大后方支援队伍。艺人们在瓷器上刻下"抗战到底"等铿锵口号,以瓷为媒凝聚民众团结抗日的坚定决心。如今,陶艺人詹桂朝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续写着"抗战瓷"的传奇,赓续了这份红色血脉,让这段历史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品:八十载回响·胜利之号
《八十载回响·胜利之号》是詹桂朝近两年来用心打造的得意的红色艺术作品。作品巧妙运用瓷土的可塑性,将号角造型与丝绸缠绕结合,匠心独运地打造了八支形态各异的冲锋号,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每支冲锋号都缠绕着鲜艳的红色丝绸,这种"瓷+丝+光"的多维叙事,使静态艺术品产生时空共鸣,丝绸上斑驳的战火硝烟痕迹,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瓷为号,铭记历史,传递和平之声。
作品:信物百年·军装
《信物百年·军装》是詹桂朝最引以为豪的,每次都会动情地说:"历史如同镌刻在陶瓷上的纹样,坚硬而永恒地烙印在我们心间。这件展品不仅是烈士们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更是用生命熔铸的、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异常艰辛,1~2毫米的坯体脆弱得如同历史的残片,稍有不慎就会开裂破碎。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才最终让它以这般坚硬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他认为只有这种淬炼般的过程,让自己深刻体会到:只有当我们真正铭记峥嵘岁月里的每一道裂痕与荣光,才能让革命精神如陶瓷釉色般历久弥新。
作品:白瓷三记·硝痕
在《白瓷三记·硝痕》的创作语境中,草鞋、驳壳枪与号角绝非简单的艺术符号,而是承载集体记忆的"革命三原色"。詹桂朝先生通过器物与历史的互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记忆叙事体系:草鞋象征着革命先辈们翻山越岭、无畏前行的艰苦历程;驳壳枪象征着革命的武装力量,是先辈们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利器;号角象征着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激励着战士们冲锋陷阵。它们共同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创作中的詹桂朝
詹桂朝,男,工艺美术师,泉州高层次人才,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泉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德化县十佳就业创业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多件作品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数十件作品荣获省级赛项金、银奖。(记者 郑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