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德化县三班镇凭借独特茶具产业
以构建产业共同体
创新村企合作机制
深耕文化沃土为路径
走出特色共富路
构筑产业共同体 激活发展新引擎
占地360亩的中国茶具城是三班镇产业核心,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茶具集散高地。建成以来,其凭借良好前景与完善配套,吸引超1000家企业入驻,省外企业占20%,浙江龙泉青瓷、河南玻璃茶器等上下游企业汇聚,形成“原料供应—研发设计—生产展销—文旅体验”完整产业链闭环。
产业链整合让当地民生显著改善,村民人均月收入达6000元,新增就业超5000个。2024年,三班镇陶瓷茶具销量占全国80%,年交易额破100亿元。产业集聚推动集群升级,陶瓷企业从1500家增至1800家,规上企业从12家升至18家,提供2.1万个岗位。茶具城获评省级版权示范园区后,企业加速从“贴牌代工”转“自主品牌”,“好茶具三班造”品牌打响。真泰尔陶瓷“卡塔尔世界杯授权大咖杯”单价从50元涨至120元,年利润超千万;月记窑柴烧茶器入选“福建老字号”,订单增40%。
同时,三班镇强化产业链横向融合,引入20余家武夷山岩茶、永春制香等企业,打造“一壶一茶一香”体验空间。借“国潮泉州·茶瓷香伴”大会建立跨区域营销机制,深圳、沈阳等7地“月记窑”旗舰店标准化运营,月记窑线上旗舰店销售额破8000万元。
今年8月,德化“村碗”大赛暨“瓷都盛宴”美食嘉年华在茶具城举办。活动以“瓷”为媒,征集全县18个乡镇特色佳肴,180道用本地瓷碗盛装的美食依八仙桌展示,评选“德化十大村碗”。同期还有美食市集、农优产品展销,吸引游客,提升茶具城人气,推动农文旅瓷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村企共富机制 铺就增收新道路
三班镇创新“村企共富”机制,拓宽村民增收路。通过全省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盘活三班村7.7亩闲置厂房,挂牌上寮高步岭14.67亩集建用地,建成1.23万平方米标准化陶瓷厂房,吸引小微陶瓷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年增村集体收入120万元,新增120余个岗位。
“十企帮一村”模式成效显著,顺美集团等32家规上企业与11个村合作。桥内村联合5村创办航佳园合作社,整合茶油、竹编等农特产品,经茶具城直销,年销售额1500万元,培育3个百万村财强村,带动山顶片区村财增收10万元。推进“三区联创”时,选聘2名企业党建指导员,管理区域内600多家企业商家,助力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整体增收30%。
就业帮扶精准化,茶具城吸纳2600余名村民从事物流、电商等工作,人均年收入7.2万元;扶持50户家庭经营民宿、餐饮,户均年增收8万元。开展非遗陶艺、电商运营培训60余场,培育120名乡土工匠,帮助40名脱贫户转型陶瓷手艺人,年收入5万元。投入1100万元实施19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33户脱贫户年均增收7000元。
深耕世遗文化 筑牢共富根基
三班镇依托“世遗瓷源”优势,筑牢文化共富根基。串联尾林-内坂窑(世界文化遗产)、月记窑(400年柴烧活态遗址)、清代大兴堡三大文化地标,打造“陶瓷文化 + 生态旅游”世遗瓷旅精品线路。投资2000万元建设茶具城夜间灯光秀和古风夜市,融入非遗表演、德化美食等,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推动茶具城获评省第二批特色步行街、市级示范特色商业街区,目前正在申请省级休闲旅游街区。
研学文创为产业提质注入动力,借助茶具城平台,对接企业设计培训需求与设计团队、高校资源,推动茶具在造型、材质等方面创新,提升产学研成果质量。月记窑年开窑直播吸引观众超百万,年接待研学团200批次,柴烧作品《平步青云》盖碗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瓷”展览。策划大兴堡“瓷圩”活动,让古老陶瓷文化市集重焕生机。
品牌跨界方面,三班镇深化“茶器融合”,对接武夷山茶博会、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举办展销活动。实施“大师IP +”战略,促成月记窑与路易十三等国际品牌联名开发高端餐碟组合。组织“盛艺窑”等企业开展设计大赛,面向高校师生征集作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举办埃文·凯尔“国礼溯源德化行”活动,让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如今,三班镇以茶具产业为依托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未来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传承陶瓷文化,挖掘产业潜力。
(记者郑智得通讯员林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