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口镇湖坂片区坚持党建引领,打破“村域壁垒”组建联合党委,以跨村联建凝聚发展合力,建立“党委议事、支部联动、党员带头”工作机制,创新构建“双轴驱动 三维共富”模式——以全域旅游为“X轴”串联六村资源,以村民主体参与为“Y轴”激活内生动力,用这一独特“共富公式”破解山区发展难题,画出产业、民生、生态三大“上升曲线”。
湖坂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省级金牌旅游村,丘坂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村场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村场村-湖坂村-榜上村”乡村振兴示范线获评泉州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其中,湖坂村在全县率先探索“产业共富、民生共富、精神共富”三大示范体系,成为共富先行样板村。
第一解:生态IP的“流量变现术”
聚焦两大“国字号”IP(石牛山、岱仙湖)价值转化,以“党员先锋队+项目攻坚组”模式推进文旅项目落地:
绘就“全域画卷”,由镇党委牵头统筹、湖坂村党委协同配合,党员干部一线推进项目建设,在全县率先打造岱仙湖水上灯光秀,结合音乐、灯光打造沉浸式体验,成为德化新晋网红打卡地,构建“日游石牛山,夜游岱仙湖”旅游格局,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加15%,夜间消费占比达全天20%,为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做优“要素底盘”,丘坂村党支部聚焦做优做强乡村旅游,全面盘点挖掘闲置资源,盘活28亩闲置土地,强化招商引资,背山面溪打造以休闲、露营、自驾为主体的森奢岛露营基地。联合六村党组织探索引导民宿业主成立“环岱仙湖民宿联盟”,推出“民宿+康养”“民宿+林下采摘”等特色体验项目,目前湖坂片区拥有15家民宿、240余张床位,旅游旺季一房难求。
端稳“旅游饭碗”,石牛山景区吸纳160余位村民从事商品销售、环境维护等工作,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在全县率先探索“戴云山筑”建筑风格示范样板,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统一规范建设镇区商铺标识,打造药膳美食一条街,20余户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民宿,户均年增收约6万元,带动30余人从业,实现风貌提升与文旅富民双赢。
第二解:多元资产的“财富进化论”
以“党建+资源盘活”为抓手,推动多元资产变“增收资本”:
“空间变身账”,由片区联合党委统筹,各村党支部牵头推行“房东经济”,盘活水口中心小学、旧粮仓等,改造为岱仙人才之家、党建文创·星火基地等,实现闲置资产高效利用,年租金收益超5万元。
“资本入股账”,创新“村集体+企业+党员示范户”多元投资模式,引导村集体入股水电站、光伏发电、生态公益林、民宿、露营基地等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湖坂片区各村村财收入均突破20万元,湖坂村近三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59万元。
“云端销售账”,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培育3家“农业+旅游”示范合作社,引导村民借助“五福水口”等平台直播带货,让铁皮石斛、水蜜桃等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年产值突破100万元,带动40余名脱贫户、低保户就业,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
第三解:绿水青山的“保值增值法”
以“党建+生态治理”引领绿色发展新路径,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
“治山理水”,实施闽江流域泉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闽江大樟溪涌口段水生态修复等项目,构建“水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协同模式,成立“党员生态护河队”带头巡查水质、清理河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以鱼养水”,通过科学投放鲢鱼、鳙鱼、武昌鱼等滤食性鱼类,形成“鱼控藻—水养鱼”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水清鱼跃、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可持续的治理样板。
“临水颐养”,统筹建成“河长制+林长制”主题公园,活化乡村公共空间;推进湖坂片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创新探索“爱心食堂+多元课堂”服务模式,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助老送餐、技能培训等活动,以多元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下一步,水口镇党委将持续强化湖坂片区联合党委统筹作用,深耕“生态+文旅+共富”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目标,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谱写共同富裕山区范例的水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