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前后,安溪铁观音迎来采制“黄金窗口期”。在祥华、感德、西坪、龙涓等主产乡镇的山间村道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反光背心的交通疏导员手持扩音喇叭,忙碌在缓缓挪动的车流中——这不是寻常的拥堵,而是秋茶热销的生动注脚。
茶市街道车水马龙
记者来到祥华乡旧寨村,只见私家车、货车、茶企采购车首尾相连,沿着村道缓慢挪动。“这可不是堵车的‘堵’,而是咱们祥华铁观音卖得火的证明!”当地村民笑着对记者说,“从国庆开始,每天清晨五点多,这条路就热闹起来了,茶商、茶客都往村里赶,路上车水马龙,大家都是来‘抢’茶的!”
沿着车流往村子里走,茶园层层叠叠,浓郁的茶香裹着山间清气扑面而来。“今年秋茶让市场这么‘疯狂’,关键是天公作美!”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宁泉举着一片茶叶说,“寒露前后昼夜温差大,茶叶积累的养分多,你看这叶片多厚实,泡出来的茶兰花香能飘满屋子,喝着醇爽还回甘,比往年品质好太多了!”
陈宁泉介绍,今年秋茶一做好,就有茶商上门打听。“以前是我们找销路,现在是茶商追着要,不少茶农早上刚焙好干茶,下午就被订光了,还有很多老客户提前一周就付了定金。”说话间,他的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同样的热闹也在感德镇上演。“这里的茶叶品质稳定,滋味鲜爽甘醇,很受茶客青睐。”在感德镇尚德路,连续八年前来采购的许耀鑫,在缓慢车流中直言,“虽然年年都‘堵’,但为了一杯好茶,一切都值得。”
在感德茶叶市场,记者看到,多家茶叶收购点前排起长队,清醇茶香弥漫街巷。其中一家收购点内交易繁忙、人头攒动。“秋茶上市至今,已售出1.5万公斤毛茶。前来采购的多为广东、深圳等地茶商,都是我们安溪铁观音的‘老朋友’。”收购点负责人汪永煌的话,道出茶叶市场的热度。
白天,茶乡是热闹的“交易场”,而夜晚,宁静的山村则变身品质的“竞技台”。夕阳西下,祥华乡“天天赛”现场灯火通明,成了秋茶季最热闹的地方。茶农们捧着自家的“得意之作”赶来,桌上的盖碗一字排开,评委们逐杯品鉴香气、汤色与韵味。
“‘天天赛’不仅是‘打擂台’,更是品质‘试金石’。”每年秋茶季,安溪石狮茶业促进会都会带领会员企业,深入祥华乡采购当季好茶。安溪石狮茶业促进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陈飞达认为,“天天赛”里藏着“三赢”:每天都能选出顶尖品质的铁观音,茶农们能通过比赛提升制茶技艺,茶商也能精准找到好茶。祥华铁观音的名声,就是这么一场场“赛”出来的。
好品质自然引来了“抢货潮”。祥华乡党委书记陈培源介绍,为了抢到好茶,茶商们天还没亮就动身,清晨五点多就守候在茶农家门口;外地茶客更是不惜驱车数百里,就为在茶农家亲口尝一尝刚焙好的干茶,感受那口独有的“山头气”。“‘手慢无’可不是夸张话,每日制作的祥华铁观音基本下午就会售罄,提前预订、现场分茶成了茶季常态。”
品质的稳定,离不开技术支撑。感德镇党委书记高刚福向记者细数该镇的“提质秘诀”:推广茶园流转与基地化管理,实现加工集中化;秋茶季前组织开办乡村党员夜校,请制茶大师进村指导,茶农制茶技艺显著提升。如今,感德镇5万亩茶园年产铁观音5000吨,茶叶种植和初加工年产值超10亿元,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从祥华到感德,从西坪到龙涓,茶季的“堵车潮”在多个乡镇上演。“车流的‘堵’,正悄然转化为茶产业的‘火’。”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表示,这场“甜蜜的拥堵”,不是困扰,而是茶叶丰收的鲜活见证,是安溪铁观音香飘四方的序曲,更是茶产业重焕生机的风向标。(融媒体记者 吴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