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东海微澜,薄雾轻笼。从福鼎渔井码头乘船出发,约半小时后,便抵达素有“南国天山”美誉的嵛山岛。
码头不远处,“茶嵛饭后”文创空间格外醒目。墙面由石块与金属网格组成,各色发光字牌点缀其间。阶梯被灯带勾勒,拾级而上,只见文创展示厅和休闲区等分区而设,处处透着文艺与生活的细腻交融。
“去年,《岛屿少年》综艺在嵛山岛录制,并开设了‘茶嵛饭后’实体餐厅。随着节目热度消退,这个空间一度闲置,我们就接手过来,打造文创空间。”主理人欧阳婷婷一边整理着展架上的文创产品一边说。欧阳婷婷的父母皆是靠海吃海的渔民,家里还有两个姐妹,都是土生土长的“岛民”。早年,三姐妹像许多岛上年轻人一样,外嫁出岛。
2015年,看着岛上游客越来越多,三姐妹萌生回岛创业的念头,试着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成效立显。三人又创立了“到此逢山”文创品牌,带动父母转业,也辐射带动了更多本地年轻人创业。如今,随着“茶嵛饭后”文创空间投用,三姐妹的创业版图进一步扩大。“我们打造集文创展示、黄鱼餐厅、炮台酒吧、咖啡店、户外KTV和观影区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以多元业态点亮游客的夜间时光。”欧阳婷婷说。
这份创业版图成功落地的关键,是岛上创新推出的“流水归集分成”机制。不同于传统一次性支付数万元年租金模式,这一机制允许创业者按月营业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租金,每年封顶2万元。“对我们来说,前期资金压力大大减轻,真正实现了‘轻装上阵’。”欧阳婷婷说。
沿着崭新的环岛路前行,柏油路面平整宽阔,一侧是连绵起伏的青山,一侧是广阔无垠的海面,不时可见星星点点的渔船、忽起忽落的海鸥……当大片草场映入眼帘时,便抵达了嵛山岛的核心景点——天湖景区。大小天湖就静卧在草场中央,夕阳下,它们如同两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橙红的天幕。
草场旁的“此刻咖啡”里,守候已久的游客纷纷与日落合影。“这里能完整看到‘橘子海’——夕阳西下,海面泛起金橙色波光,美得像电影画面。”店主梁钊是嵛山岛的“新岛民”。他曾辗转一线城市,最终被嵛山岛的宁静与潜力吸引,起了在此创业的念头。
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公建民营”带来的便利。“房子是政府建好的,主体结构和基础装修都完成了,我们只需进行软装和设备投入,省下了几个月时间和数万元成本。”目前,“此刻咖啡”一楼已正式营业,主打精品咖啡;二楼计划设立“手艺工坊”,面向全国招募雕刻、绘画、陶艺等手工艺人驻岛创作,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随着多档综艺取景播出,这座昔日冷清的海岛频频“出圈”,成为滨海旅游的新晋网红目的地。今年暑期,嵛山岛累计接待游客量达84680人次,同比增长33.4%。
与游客一起纷至沓来的,还有“归雁”与“新燕”。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岛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超50家,其中九成以上由35岁以下青年创办,涵盖咖啡茶饮、民宿露营、文创设计、研学旅行等多个领域。
在青年创业者带来新活力的同时,嵛山镇村也在共建共享中获益。目前,通过“流水归集分成”机制等,镇村收入增加153万元,反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而且,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民宿管理、特产销售等,收入渠道更多元了。”嵛山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郑凯说。(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周佩青 通讯员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