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场海上超规划养殖清退攻坚行动在漳浦蔚蓝的海域上全面推进,通过“政策宣传、精准摸排、铁腕整治和长效引导”等措施,切实守护生态环境,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政策先行,立好整治“规矩尺”

清退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细致的规划、耐心的沟通和坚定的执行。此次整治以政策宣传为先导,县海洋渔业执法人员与相关乡镇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践行“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制度开展“敲门行动”,依托卫星遥感图斑精准定位超规划养殖区域逐户走访、通过发放《全县海上超规划养殖综合整治通告》、现场解读《海域使用管理法》《渔业法》《航道法》等法规,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讲解政策、倾听诉求,引导他们认清超规划养殖的生态危害与法律风险。
针对清退实际工作难题,工作组依据省市有关工作指示,探索建立“一户一档”分类处置清单,对禁养区内养殖户,明确清退时限,责令其限期整改,动员其自行拆除;对限养区内养殖户,选派专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并加强普法教育和政策宣传,引导其依法依规养殖,确保清退工作平稳推进。
严密巡查,推进整治“护碧海”

联合执法队伍为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共出动执法艇6艘、执法人员32人次、开展执法巡查6次。采取海上巡、岸上查、空中监的“海陆空”立体化管控模式,利用卫星监测、无人机巡航、实地巡查等方式,对禁养区、航道、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为清理整治提供了清晰的“作战图”。对发现的禁养区内违规设置的浮球、绳索等养殖设施,可直接拆除的,现场直接拆除清理;不能直接拆除的,进一步协调专用设备开展依法清退。
防范反弹,疏堵结合“惠民生”

当前正值紫菜养殖季节,漳浦县将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和重点养殖区域,加强海上巡查和宣传引导,对有养殖需要的养殖户,做好协调引导工作,积极协调帮助其调剂到合法可养殖区域开展养殖活动,进一步落实超规划养殖清退工作,既保障养殖生产需求,又缓解近岸海域生态压力,守护好漳浦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