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谷文昌同志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许的“四有”好干部,他的先进事迹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激励一代代基层干部实干担当的精神灯塔。近年来,华安涌现出一批像谷文昌同志那样敢担当、善作为的基层干部。今日起,“华安融媒”微信公众号开设“践行谷文昌先进事迹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好故事”专栏,讲述基层干部的生动故事,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姿态。
今天且看——
新圩镇人大主席 蒋燕松
在华安县新圩镇的田间地头、村落巷陌,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脚步匆匆的身影——镇人大主席蒋燕松。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他“黑松”,这称呼里,藏着他常年奔波基层晒出的“阳光印记”,更饱含着对他如松树般坚韧不拔、扎根乡土品格的由衷认可。两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布新圩镇每一个村落旮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基层一线书写着新时代干部的为民情怀。
创新“圩日接访”: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跟群众打交道,要接地气,要真诚。”这是蒋燕松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工作的行动指南。新圩镇有每月农历“圩日”的传统,每逢这天,村民们会聚集到集镇赶集购物,热闹非凡。
2023年,蒋燕松敏锐抓住这一民俗特点,推动镇人大创新推出“一圩一日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将党建品牌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让代表接访从“固定办公”变成“流动服务”,真正把阵地建到了群众身边。

如今,每逢“圩日”,镇人大的接访点前总是围满村民,大家有诉求、有建议,都愿意跟蒋燕松和代表们掏心窝子。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累计接待群众28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6条,推动解决民生难题25件。黄枣村村民曾因被拖欠工钱愁眉不展,蒋燕松得知后,多次奔走协调,与用工方反复沟通,最终帮村民拿回了拖欠的经济补偿。拿到补偿款那天,村民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蒋主席,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这样的场景,在蒋燕松的工作中并不少见。接到群众反映问题,他从不会“坐办公室批示”,而是第一时间上门走访。在村民家中,他会搬个小板凳坐下促膝长谈;在田间地头,他会挽起袖子帮村民插秧、收割。泥土沾在裤腿上,汗水浸湿衣衫,却让他与群众的心贴得越来越近。“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蒋燕松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也让“黑松”的形象在群众心中愈发亲切。
深耕乡村振兴: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实干。作为镇人大主席,蒋燕松始终把推动镇域发展放在心上。他分管负责推进的4个农综改项目如今全部顺利竣工验收,为新圩镇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官畲村的蝶变,是农综改项目的生动体现。过去,这个畲族村落藏在深山少人知;如今,走进官畲村,乡村集市里土特产琳琅满目,游客争相选购;茗香古道蜿蜒穿梭,串联起景区多个核心节点,让游览路线更丰富;畲族文创基地里,精美的畲族刺绣、手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茶文化展馆内,茶香袅袅,畲族与茶的故事引人入胜。
这一切变化,离不开蒋燕松的用心——从项目规划到落地建设,他多次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只为让民族文化“活”起来,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项目建得好,更要运营好。蒋燕松深知这一点,主动对接外部资源,推动官畲项目与漳州文旅康养集团、张金梅团队达成合作,为村落发展引入专业运营力量;在黄枣村,他又牵线搭桥,让启丰楼修缮及活化利用项目与南京先锋书店结缘,计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先锋土楼书店”。
“未来,我们还要规划建设黄枣沿九龙江休闲体验区,把闲置的铁路、温泉资源盘活,让公路、铁路、水路‘三路齐飞’,以点带面带动黄枣村旅游振兴。” 谈及未来,蒋燕松眼中满是期待。

攻坚重点项目:把“办公室”搬到征迁一线
华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也是华安置县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在项目施工现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而蒋燕松,就是这句标语的“践行者”——作为项目征迁工作副总指挥,他几乎把办公室“搬”到了项目一线。
“蒋主席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有时中午一两点才拿着盒饭,在车里、路边随便找个地方,就着尘土吃了。”华山工作队队长邹金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孩子还小,可他根本顾不上家,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赶到工地。”

征迁是项目推进的“硬骨头”,蒋燕松却从不退缩。新圩镇党委政府上下一心,征迁组全员紧盯交地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蒋燕松既要统筹日常事务,又要负责具体征迁工作,“5+2”“白加黑”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面对村民的疑虑,他一次次上门走访,耐心讲解政策;遇到征迁中的堵点,他主动靠前,积极协调解决。有村民不理解征地用途,他就带着项目规划图,一遍遍解释项目建成后对家乡发展的好处;有村民担心补偿问题,他就严格按照政策,确保每一笔补偿款都及时到位。他用真心换理解,以耐心换支持,切实解决村民实际问题,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信任。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不管是征地交地的大事,还是协调砍一棵树的小事,蒋主席都会第一时间协调处理。”业主花山公司公关部韩晶凌感慨道。进山道路蜿蜒狭窄,工程车辆通行困难,蒋燕松多次与国有林场、花山公司、施工队沟通,最终推动进场主干道基本完成拓宽;为保障工程用地,他带队冲在一线,完成“两洞一路”、进场道路B段、下库弃渣场等地块1000多亩土地的征交工作,跟踪协调1200多亩已征地块林木青苗砍伐清表,顺利实现下库区主体工程用地“清零”,为项目推进扫清了障碍。

“黑松”常青:以初心守护乡土
从人大日常工作到乡村振兴项目,从重点工程征迁到民生难题解决,蒋燕松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4年6月,他被中共华安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肯定。
如今,蒋燕松的皮肤因常年上山下乡愈发黝黑,但“黑松”这个称呼,却在新圩镇干部群众口中越叫越响。它不仅是对他外貌的写照,更是对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精神的致敬——像松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乡土,不畏风雨、向阳生长,为群众遮风挡雨,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

在新圩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蒋燕松依然步履不停。他说,会继续以“黑松”的坚韧品格,和干部群众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共同描绘新圩镇更加美好的明天。(汤 平 陈蕾 唐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