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霄县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农村党员们以“我领岗、我践诺”的坚定信念,肩扛起示范岗的职责,将一份份承诺书化作乡村振兴的“实干引擎”。云霄县农村党员以《云霄县党建引领人居环境 优化提升“六方联动”实施方案》为引领,常态化扎根一线,在环境监督中扮靓家园,在政策宣传中传递温暖,在民生服务中排忧解难。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兑现誓言,将连接民心的“领岗清单”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践诺日记”。
近期,云霄融媒开设“农村党员领岗践诺”专栏,聚焦农村党员先锋故事,展现基层“红色标兵”的奋斗风采与为民情怀。今天,让我们一同翻开东厦镇这页承诺篇章,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担当与奉献。
在东厦镇,一批党员干部立足一线岗位,以“领岗即领责”的担当、“在岗必尽责”的实干,破解环境整治难题、激活产业发展动能、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将“岗位责任田”打造成“振兴示范田”,党员领岗机制正以点上突破带动全域提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环境监督岗杨长明:破堵点焕新颜
杨长明以浯田小学周边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逐户走访推动拆除临街建筑3间,拓宽道路200平方米,新建共享停车场220平方米。如今上下学通行效率提升60%,家长接送时间缩短15分钟,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彻底改观。他乘势提出“打通断头路、拆出环村路”方案,带领村干部摸排拆除危房旧房22宗,回收旧石条800余条,建成800米环村路及党建文化小公园等公共空间。昔日“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变为“路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象。
环境的蝶变也点燃了乡村能人的反哺热情,捐资5万余元完成1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及边坡加固,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贤达助力”的共治格局。
产业领衔岗方坤艺:兴产业带共富
从一颗小番茄到一条全产业链,从一个创业者到一群人的“致富带头人”,方坤艺用实干诠释了“乡村振兴,产业为基”的深刻内涵。方坤艺回乡创业后以小番茄产业为支点,探索出“番茄-水稻”水旱轮作的绿色种植模式,农田单位面积产值提升3倍。
方坤艺还创新推行“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指导,并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彻底解决农户“种不好、销售难”问题。通过“技术赋能+订单保障”,当地农户亩产值由原来的7千元-8千元跃升至5万元-7万元。目前,其主导的种植基地规模达112亩,年产值近800万元,不仅长期提供120个就近就业岗位,更辐射带动周边7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面积超80亩,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方坤艺也荣获“2021年度漳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项目监督岗陈飞龙:活资源促振兴
“现在路宽了,景美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站在长洋村新修的观景平台上,村民林阿婆难掩激动。这一切离不开项目监督岗党员陈飞龙的奔波与坚守。自“美丽渔村”项目启动以来,他以盘活渔村资源为突破口,锚定“水乡渔村、生态长洋”目标,每天穿梭在项目一线:在漳汕高铁长洋段征地现场协调土地及海域丈量,到石厝前水库项目查看施工进度,在村部会议室梳理“美丽渔村”二期的业态招商方案……将“沉睡”的滨海风光、人文古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资本。
一个岗位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颗火种。从环境整治的“破题者”到产业发展的“领航者”,再到项目建设的“守护者”,东厦镇党员干部以领岗实干的“辛苦指数”,换来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