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24日讯(通讯员 黄建和 卢凡仪 闽南网记者 柯嘉进 文/图)金秋送爽,硕果飘香,9月22日,以“福籽同心爱中华——两岸同源·共话丰年”为主题的2025年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省级分会场活动在福建省华安县隆重举行。
中共华安县委书记廖海军在致辞中表示,华安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深化两岸各民族文化根脉传承,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丰收的田野上结出丰硕果实。
活动现场,以激昂的鼓点展现民族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拉开丰收节喜庆序幕。快板《华安赞》,通过快板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华安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与乡村振兴成果。高山族舞蹈《山海欢歌庆丰收》,以欢快的舞姿展现两岸高山族同胞共庆丰收、共享喜悦的和谐画面。
相关领导及台湾嘉宾代表共同完成活动启动仪式,华安县与闽南师范大学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各乡镇代表现场成功签约金观音智慧生态茶园、冷冻食品加工、黄精种植生产、金观音茶叶自动化初制厂及精制厂建设等9个农业项目,这标志着华安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标志着华安在深化两岸农业合作、助力农民增收方面迈出新步伐。
随着开幕式结束,一场以“中华民族全家福”为核心意象的少数民族风情秀沉浸式巡游演出盛大开启。来自回族、彝族、傣族、苗族、纳西族、白族、畲族、高山族等多个民族的表演者身着盛装,以“一民族一特色、一节庆一故事”的巡游方阵,将八闽大地的多彩民俗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瑰宝串联成流动的画卷,吸引两岸同胞与游客沿街驻足,共赴这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盛宴。纳西族傩舞的神秘面具、白族“金花”“阿鹏”的绣球传情、畲族银饰的璀璨光芒、高山族“丰年祭”的原始韵律,巡游队伍如同一部流动的《中华民族文化图谱》,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
据介绍,近年来,华安以“世遗土楼+高山族文化+生态康养”为抓手,探索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径。在“一片叶三粒果”特色农业成果展上,华安铁观音、富硒百香果、有机坪山柚等农特产通过“两岸云市集”直播平台对外展示展播。
在文旅融合方面,华安创新推出“土楼研学+民族风情”精品线路:游客可在大地土楼群体验“高山族非遗工坊”的陀螺制作,到官畲村入住“畲族民宿”,在茶香缭绕中学习茶艺;而畲族坪水村的“三月三”、泼水节、火把节等活动,已成为吸引台湾游客的年度盛事。数据显示,2024年华安接待台湾游客同比增长42%,民族村寨旅游收入占村集体经济比重超60%。
活动期间,台盟中央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漳州分营第三届两岸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研习营同步开营,两岸学者就“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展开研讨。
此次丰收节活动,不仅是华安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打造对台交流品牌的重要窗口。未来,华安将持续深化“文化同源、产业同兴、生态同护”的融合路径,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丰收的田野上生根发芽,为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华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