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17日讯(通讯员 郑晓梅 林阿芬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文/图)金秋时节,在长泰区林墩水上运动中心石横营地,五彩的皮划艇和桨板划出一道道涟漪,十几名游客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水上运动,欢笑声连连。
石横村航拍图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望着眼前景象,石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煜雄感慨万千,“现在水清了,游客也来了。”
过去石横村“靠石吃石”,高峰时,村里有212家石材厂,几乎家家户户都吃“石头饭”。2019年,一场生态保卫战改变了石横村的发展轨迹:长泰区关停整治千家石材企业,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这个曾经以石为“食”的村庄,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2021年,刚接过“接力棒”,将书记、主任的重担一肩挑的林煜雄,积极响应林墩办事处党委关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号召,带领村班子继续探寻石横村发展新路径。他深知,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林煜雄(右一)与村“两委”到田边口查看新一季玉米长势情况。林雪鑫摄
“这几年河道、水系、周边环境的整治效果明显,村里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林煜雄说,“守着好山好水,何愁没有好生计?”
走访村民、请教专家、外出考察……连续三个月,林煜雄带着村“两委”班子前往南平、泰宁等多地。看到其他乡村靠生态旅游富起来,林煜雄坐不住了。回来后,他组织大家讨论,并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亲水运动或许是条出路。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好走,最初不乏质疑之声:“玩水能玩出什么名堂?”“没有经验,这真的能成吗?”
林煜雄没有气馁,他将“水上运动中心项目”作为当年度石横村的“领办项目”,由他带头领办。资金不足,就多方筹措;技术难题,他就请教专家;村民有顾虑,他就一户户上门做工作。那些日子,林煜雄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2024年1月1日,石横村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正式动工;1月底,“林墩水上运动中心”建成,成为福建省船艇运动协会首个项目推广基地。
林煜雄(左一)带领村“两委”到水上运动中心实地查看营地配套提升工程建设情况。林雪鑫摄
场地有了,“客”又该从何处来?
在林煜雄带领下,石横村“两委”加强与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省船艇运动中心等社会力量沟通联系,并在办事处党委的指导与协调下,全力保障赛事落地。
“以前在石材厂打工,满脸灰。现在环境好了,在家门口当安全员,也有了收入。”村民林建春笑着说。
水上项目风生水起,但林煜雄的脚步并未停歇。他清楚,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产业多元,让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村民都能找到致富门路。
在石横村园林的一处黄瓜地里,70亩刚种下的黄瓜苗迎风舒展,一片新绿。几位农户正弯腰除草、施肥覆土,忙得不亦乐乎。
谁能想到,这片肥沃土地曾经是一座座废弃的石材加工厂旧址。
两年前,林煜雄看准这块集中连片的“宝地”,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转型。他带领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因地制宜推进复垦复耕。积极对接农业种植大户,引进优质线茄、黄瓜等高经济价值果蔬,不仅唤醒了这些“沉睡”的土地资源,更搭建起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增收平台,让党组织的凝聚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力。
截至目前,石横村已盘活处于闲置的耕地资源70亩,发展特色种植基地300余亩,解决近7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形成“集体牵头、大户带动、村民参与”的共育富民产业格局,是长泰区“我的乡村我做主”活动的又一生动实践。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石横村获评漳州市“醉美闽南水乡”,水上运动中心纳入漳州市旅游全域卡,标志着这个昔日“石头村”生态富民迈入新阶段。
夕阳西下,溪面上泛着金光,游客们的欢笑声在山水间回荡。林煜雄站在岸边,盘算着下一步计划:对接自媒体联盟,在国庆前达成合作,以此扩大营地的知名度。同时,稳步推进营地硬件设施的优化升级,通过系统性改造,全面提升接待能力,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玩得好”。
从“石头经济”到“亲水产业”,林煜雄的“山水账”越算越清,石横村的转型之路也越走越宽。但在他看来,这只是开始:“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脚踏实地干,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