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漳州 > 东山县 > 正文

烽火英雄志·薪火长传 |东山县:红色记忆的活化之路

来源:海峡导报 2025-09-04 09:49 http://www.mnw.cn/

  漳州市东山县,不仅以其秀美的风光闻名,更因其厚重的抗战历史而熠熠生辉。这里,是福建省在抗日战争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三次日寇入侵,造成892名居民死难。如今,硝烟虽已散去,但那些镌刻着民族记忆的红色印记,正以全新的姿态,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

东山县侨史馆(谢联棠故居)

一座碑全民抗战的历史见证

  “查埔俭烟支,查某俭胭脂,拜神俭纸钱,煮饭俭把米,俭俭给前方买飞机打死矮股日本坏东西。”这首流传于东山的民谣,生动再现了1941年东山县人民节衣缩食,购买战机支援前线的场景。而位于铜陵镇的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正是那段历史的直接见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厦门、汕头相继沦陷,东山成为东南沿海抗日前线。1939年至1940年间,日寇对东山发动三次大规模进犯,出动军舰148艘次、飞机356架次,投弹1361枚,造成892名平民遇难。面对侵略,东山军民奋起抵抗,三次击退敌军,用血肉之躯筑起海上长城。

  1941年,时任东山县县长楼胜利发动社会各界捐资,购买战斗机,支援前线抗战。尽管当时百姓生活十分穷苦,但捐款者却十分踊跃。得知家乡东山县发起“抗日献机”活动后,远在南洋的华侨谢联棠立即响应,通过抗日组织“东山励志社”,发动华侨踊跃捐资,并募捐4万银元参与购买“东山号”战机,支援家乡抗日献机。同时,谢联棠还捐款用于建立抗战烈士陵园,铭记那些为抗击日寇而牺牲的英烈。

  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短短数月,全县募集法币15万元,成功购得一架战斗机,并命名为“东山号”,成为福建省第一架由民间集资捐赠的抗日战机。为了纪念东山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和精神,楼胜利将县政府办公地腾出,建立“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碑高7.7米,象征“七七事变”;碑身镌刻各级领导题词与捐款人名录,包括普通百姓、商贾士绅乃至孩童,成为东山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永恒见证。“这是全省唯一、全国罕见的民间自发献机纪念碑。”东山县铜陵镇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孙用川介绍,该碑于2018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抗战史、华侨史和民间动员机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如今,纪念碑周边环境不断优化,已成为东山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关帝文化产业园红色旅游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铜陵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林杉松透露,下一步计划在纪念碑旁复原“东山号”战斗机实体模型,让参观者更直观感受那段热血岁月。

侨领故里古厝新生的文创实践

  距离铜陵镇不远处的樟塘镇南埔村,“谢谢里”新农人部落正让谢联棠故居重获新生。

  谢联棠18岁下南洋,抗战期间,他发动海外侨胞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还在印尼创办侨兴国货公司,专售国货,抵制日货。他还在家乡建小学,解放后连续20多年每月向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直至他1974年去世。南埔村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谢敦毅感慨:“谢联棠先生的家国情怀,早已深入血液。”

  谢联棠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曾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2021年起,南埔村启动古厝修缮工程,对谢联棠故居及周边老厝进行统一修缮。如今,故居内陈列谢联棠的手稿、侨批、汇款单等珍贵史料,系统展示其生平事迹与东山侨乡文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载体,弘扬爱国爱乡精神的实践平台。

  以谢联棠故居为原点,“谢谢里”开启了古厝活化的新模式。依托谢联棠故居与侨文化资源,东山计划将南埔村打造为市级文创基地,通过“老房子认领”吸引更多的新农人创客入驻。目前,村中已有沉香馆、古琴室、茶空间等十余家文创单位。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氛围,还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推动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来自江苏徐州的新农人岳响,将认领的老宅改造为文创工作室。“古厝、侨史、抗战记忆,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岳响告诉导报记者,他通过短视频持续记录东山的红色文化与民俗风情,从老渔民口述日军轰炸细节,到收集散落民间的抗战文物,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不仅在记录历史,也在抢救性挖掘民间记忆。”

  “这些创客不仅自带流量,还将东山的传统文化、侨乡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为村庄注入了新活力。”南埔村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谢敦毅表示,接下来,“谢谢里”计划开发以“献机”“抗战”“侨乡”为主题的系列文创,让红色文化“带得走、记得住”。

红色联动全域资源的深度融合

  东山的红色记忆活化,不止于单点突破,更在于系统整合与全域联动。南埔村以“谢联棠故居”为核心,串联起百姓大舞台、古民居等,打造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谢联棠故居讲述华侨抗战史,双拥食堂为退役军人和老人提供优惠餐食,百姓大舞台则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今年全国‘四季村晚’(夏季主场)就在村里的百姓大舞台录制,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和新农人一起上台表演,我们团队全程记录,那种热闹里藏着乡村的活力。”岳响回忆道。平日里,老人孩子会在舞台前聊天,他常和村民拉家常,挖掘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南埔村的做法,正是“东山经验”的缩影:以红色资源为底色,以文化创新为引擎,以军民融合为纽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据了解,东山县已连续六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军民融合在新时代持续深化。

  2024年,南门湾“东山国防双拥一条街”,这条1.5公里长的观景道融入了丰富的“红色”元素,173家商户加入“荣军联盟”,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7折至9折优惠。街区还设有双拥亭、英模墙等红色文化设施,成为全国游客了解和感受双拥文化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温度。

  而文旅路线的串联更让东山的红色资源“活”起来。东山县整合抗战烈士陵园、关帝文化产业园、谷文昌纪念馆等资源,设计多条红色旅游与研学线路,形成覆盖全岛的红色教育体系。游客可在行走中聆听历史,感受东山岛的红色文化。

  与此同时,为扩大红色文化覆盖面,东山县不断探索多元传播路径。东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东山县文化旅游讲解员选拔大赛、青少年共“赋”代言人选拔活动等,选拔和培育出一批专业的红色文化讲解队伍;东山县铜陵镇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开通“铜城旧事”视频号,用短视频讲述历史故事;东山县教育局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开学第一课”,正组织编写《东山岛英雄故事》校本教材,准备发放给全县中小学生,作为课外读物。东山县铜陵镇党委宣传委员谢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元方式,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每一代人都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当抗战精神遇见文创思维,当侨乡拥抱军民融合,当古村落迎来新农人,红色文化在东山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夕阳下,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在霞光中熠熠生辉,“谢谢里”古厝的灯火次第亮起,百姓大舞台传来悠扬的歌声……东山,这座英雄的海岛,正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开放的创新姿态,让红色记忆从“被铭记”走向“广泛参与、主动传承”,书写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 郑玮玮/文 东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原标题:烽火英雄志·薪火长传 |东山县:红色记忆的活化之路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俄外交部发言人:俄方正等待美总统回访
  • 以军称在加沙地带打死巴方武装组织一领导人
  • 法国气象局:今夏为该国有记录以来第三热夏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平和大溪:干群同看阅兵盛典,抗战精神激 中国城市网媒AI应用协作体在杭成立 芗城区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收听收看 泉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潜火军”是古代的哪种职业?蚂蚁新村今 新发现+1 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基因起源新 南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批人事任免 1亿2000万立方米 上杭一笔水权交易刷新